微信分享图

【二十四品新解】不空灵说明还不够沉着,沉着与空灵的对立统一

沉着(沈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严格说起来,空灵这一特征于《二十四品》其实是贯穿始终的,空灵是灵动超脱而不板滞,是清明澄澈又意象无穷。即使是浑厚踏实而不轻率流滑的沉着一品,表面看起来似与空灵颇不太着边,但仔细考察后便会发现,二者同样是统一的。

沉着是深沉而切于实理,一般而言,深沉则显得不够灵动,实理如果表达的过于直白浅露又往往使人厌于接受,难于真正的深入人心,正是沉着自身所包含的这种矛盾,决定了沉着必然要走向与空灵的统一。

因为对于沉着而言,不但要能进得去,还要能出得来,深沉思索是一个入的过程,恰当表达则是一个出的过程,当内心悟得一个道理时,只是完成了全部工作的一半或一多半,此时还并非真正的贯通无碍,只有将沉着更进一步,寻找到巧妙的表达方式(也即“如有佳语”),沉着这一风格才能得以完美的展现,而此时便会发现,原来显得厚重的道理立时变得轻灵,如风行天下,无往而不能至。

南宋朱熹有首诗《观书有感》便概括了这一过程,“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有着相同的内涵,当人的认识足够深刻,纵使“大河前横”,也可一苇杭之,往返自如,这便是始于沉着,终于空灵,或者说沉着和空灵融为了一体。

浮泛与粘滞皆非沉着,沉着是力能扛鼎与一苇渡江的统一。所以唯有沉着深思,于物理贯通无滞,才能文思流畅而又言之有物。反之而言,表达流畅不一定便言之有物,也可能是满纸浮言,语不镇纸,又如匠画,似工实拙,新意全无,皆是以浮华炫人耳目,与艺术的本质却是背道而驰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海雨天风,月映万川,徐渭的书法与沉着

「二十四品新解」| 沉着与书法中的“静、松、慢、韵” 「二十四品新解 沉着」寤寐求之,道阻且长,时有默会,宛在水中央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