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基努姆NFT数码加密艺术 线上展览现场

基努姆实验计划是通过计算机图像算法进行抽象的化创作项目,通过对互联网图像重塑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图像变量的研究的实验项目,基努姆本身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的人物角色。即将图像作为信息化的方式重新解构是基努姆的工作原理。

从图像网络到网络图像----------

 

媒介的改变导致观看发生变化,计算机艺术自上世纪70些年代的讨论就屡见不鲜,如绘画与摄影之间长久的纷争,手工与机械的藩篱,数字时代对于图像的转载,移动、复制。以及影像与图像的双重输出。使当下整个传播环境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图像以一种数据集合的方式存储于互联网(internet)的平台,只要登录谷歌(GOOGLE)浏览器搜索引擎输入“风景”二字,即可获得大量的图片信息,这一切不仅基于信息共享的事实,同时计算机软件本身对于图像篡改、挪用也丰富了更多的应用环境。相较于前现代艺术的传统绘画观念,即使摄影图像可将现实世界更客观的完美呈现,但也无法替代绘画中所传递的“原真性”(Echtheit),即利用摄影(图像)创作绘画相对于绘画写生来说是间接经验。

 

在当下语境,技术的改变导致观看方式的改变,随着新兴的科技产品为传播的载体(媒介)不断扩宽人类对于观看的边界,图像不再只存在并未曝光的胶片中,而是以信息的方式分享各个网站与平台,图像被作为一种”现成品“存在于网络。这些被压缩后储存网络中的图像对于大众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屏幕成为一切信息和感官活动的来源时,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微妙。人类从过去经典身份过渡到通过手机观看世界的用户,如FPS游戏中玩家的角色扮演,以及虚拟世界物品的交易,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观看体验被屏幕逐渐代替。

 

你在看什么?或者你怎么看?你看到的是真实亦或是被虚拟出的真实?从用户的视角来看,网络所带来的问题是身份的重构,我们第一人称指代改变为观看手机的用户,且可以随意阐释见解与转载影像信息。我们既是观者同样也是被观看的那个人。被信息消解的不仅是那些图像,同样还有用户(人)本身。

媒介在变,个体面临的结构与问题也在改变,一种观念或风格的建立,他背后所承载逻辑深处的含义,是本次展览的目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