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年7月24日,《印·中国印章临古展》开幕仪式在重庆北仓文创街区北仓艺术空间举行。
本次展览主要围绕中国印章与中国篆刻艺术,共计展出16方印,以廖艺先生临摹古代印章的作品为载体,用传统印石材料根据印谱,临摹出印面的图案,佐以图文注解,从殷商时期到元代,展现不同时期的印风,向印章爱好者与广大市民讲述印章及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策展人刘霁婵介绍,印章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篆刻艺术源远流长,一枚小小的印章承载了中国汉字的艺术形式,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传统篆刻艺术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奠定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以我自己为例,大众对于中国传统印章,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所以一个面向普通大众的印章相关的展览,显得额外重要。这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宣传,它不应该局限在爱好者的范围,而是被更多的人知道并且喜爱。这也是我策划举行《印·中国印章临古展》的原因。”
谈及与廖艺先生的缘分,刘霁婵表示:“去年有幸与廖艺先生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谈到了篆刻艺术。本人在法国游学,同样学习了法国的文化与历史,游学期间也参观、参与了大大小小的展览与活动。法国人对自己文化宣传的重视,让我意识到了宣传活动对于一个传统文化与意识的重要性。因此与廖先生达成一致,决定做这样一个展览,展现中国的玺印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廖艺先生向公众分享他对篆刻艺术的见解,带领受邀嘉宾一同参观并讲解玺印的历史与艺术特点。印章上有很多变化形式,他与文字的发展不可分割。它可说源自制陶,以陶纹做为了图章的启发。而后又衍生出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促成了“小篆”在印面文字上的使用,几千年来,印面的文字不停转变,有了各个朝代的特点,例如汉代拥有极高欣赏价值的“虫鸟篆”,弯弯曲曲的文字似鸟首或虫尾,若隐若现难以辨别,抽象的运动线条充满神秘感,此次展览以“潘刚私印”为表现,展现了虫鸟篆印面的可观性。
据悉,《印·中国印章临古展》于7月26日结束,本次展览为普罗大众对篆刻艺术的了解打开了新窗口。
策展人介绍:
刘霁婵,就读于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游学期间多次协助举办大型展览活动,
艺术家介绍:
廖艺,字师芸,男,1957年生,重庆合川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巴渝印社副社长,南岸区书法家协会顾问及海屋书画院院长。20世纪70年代末,师从重庆市著名篆刻书法家黄笑芸先生;20世纪八十年代初加入涂山书画社其书法篆刻深得黄笑芸先生的真传。其作品入选全国西泠印社第一、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首届、第二届书法篆刻国际展,第四届全篆刻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