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闭门读佛书,开门迎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也。由此见得圣人多以江河养气,以山水疗心!山水艺术的赏析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操,古往今来,众多名家对一山一水多有暧昧之情,挥写变幻莫测的大山奇景,借以传达出奇峰怪石壁立挺拔之美,或以水墨渲染、云雾纵横、飘逸之态,姿态万千,各得其乐。
自隋末展子虔始,王维、荆浩、巨然,石涛、李可染、吴冠中等历代山水名家挥毫泼墨,将中国的山水画逐步推向了顶峰,在现当代山水艺术的追随者中,青年画家李小龙是一位脚踏实地的佼佼者,以自然为粉本,将峭壁深壑、云烟氤氲、怪石奇松纳为入画元素,将传统笔墨与现代构成相结合,以静观之心描绘心中的青山碧水。
初识小龙是在国家画院导师卢禹舜工作室,为人朴实、对人热情的他在加入工作室不久便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他对艺术的痴迷,对工作认真的态度给人留下了颇深的印象,很快,我与这位年轻艺术家的交往也伴随着采风、展览等活动日益多了起来,谦逊而勤奋、乐观而诚恳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工作室画家们的声声称赞,同时这份魅力也显现在了作品中。
面对小龙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其笔墨华滋,酣畅淋漓,画面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透过这些我们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画家对家乡的浓情,常年工作生活在四川乐山的青山秀水间,与这片土地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对山间景致如老友般亲密无间,了然于心,对生活的真挚情谊逐渐燃起了对家乡山水的厚爱,于是,致力于经营这方水土长达十余年,期间对大自然的山水用心观察,同一座山川四时之中,各有其绝,风雨晦明,变化不一,自然景观变化无穷,使他在艺术上得到许多起悟,创作灵感纷沓而至。与山交友,与水对话,把大山的灵气与水墨的变化相互结合,倾吐画家的心怀于纸间,画面景色秀丽,青山河流间云雾如纱般缠绕在山谷间,令观者对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涤荡心胸,水的灵动与山的沉稳,以独特的笔墨晕染出大自然的美景,笔墨精湛,注重气韵,让人流连忘返。作品中特别青绿山水展示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作品清逸高雅,又雄浑厚重,体现出了国画山水画的魅力。
十年来,在写生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提升笔墨,年轻的艺术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作为好学之士,小龙非常注重个人的艺术修养,闲暇之余博览群书,涉猎中外,海纳百川,为了开阔眼界,提高素养,不辞奔赴京城负笈求学,跟读大家卢禹舜先生学艺,相信不久的将来必将再次有质的飞跃。
在展览中,我再次读到小龙的作品,画面中秀雄兼具、朴茂朗润的笔墨展现了健旺的内在精神。这便是中国的山水画在老庄思想下走上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道家之路,体现了士者隐居自然的文化内涵。画面中采用了中国山水画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山水的表现传统,表现了“万壑松风”这样宏大辽阔、宁静深远的境界,云中山顶、高岭飞泉,力求“四面峻厚、三远皆备”的理念,整体上显现出气象雄伟的美学追求,画家将其自身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饱满热情毫不吝惜的挥洒在画面中,如大鹏之怒而飞,水击三千里,其山峰之巍峨峥嵘,树木之葱郁,山花之烂漫,无不彰显生命的本质,一种自然自得的状态,聆听的是对自然的吟唱,对生命的讴歌,恰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绝唱,与观赏者产生共鸣。
好的作品是气象与笔墨的结合,笔墨是骨,气象如神,从画家近期作品《十渡秋韵》《乐山烟云图》等作品来看,无论是皴擦,还是积墨的运用,无不显现出深厚的功力,即便是一痕淡淡的水,一抹云霞,都可见其用心的经营,可谓远看山色空蒙,云雾缭绕,近看妙变无穷,妩媚素雅。
纵观其作,体现的是自由而自然的创作心境,使其作品极富变化,没有成法与概念的束缚,动中有静,柔中带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在白与黑、粗与细之间升华着他的蜀中山水。相信这位年轻艺术家在对待艺术持之以恒的追求下定会愈行愈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届时,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将是一片山水新天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