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永宁—黄岩历史文化陈列》上篇
黄岩博物馆系列
周倜分享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青铜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青铜器鉴宝专家,在青铜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周倜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前 言
这是一方引人注目的土地——“天赐永宁”之地。既有鱼盐之利,又富竹木之饶。所产蜜橘驰名天下,被誉为“中国蜜橘之乡”。这里史迹邈远,人文厚积。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远古洪荒之时,人类即已在此栖息繁衍。之后徐人南迁、越裔入境,衣冠南渡、宋室徙居,多元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史有“十八进士共一家”之盛,曾产生“南宋第一相”杜范、诗人戴复古、文史学家陶宗仪等俊彦名士。自宋以降,号称“东南小邹鲁”;近代以来,更是文风炽盛,才人辈出。这里就是黄岩,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浙东古县。永宁毓秀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史前时期即有人类在此活动。东汉时为永宁县境,隶属会稽郡。唐上元二年析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为黄岩建县之始。唐武周时改称黄岩,延用至今。从春秋战国到宋代,境内经历多次人口迁徙。多元文化的汇聚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黄岩地方文化。农工并重
黄岩所处的温黄平原,气候温润,土壤丰沃,水网密布,自古被誉为台州粮仓。境内手工制造业也渐趋繁盛,能工巧匠辈出。东南都会
凭借濒海之利,黄岩所在的古台州地,自三国东吴始即已开辟海上航线。千年以来,海运不衰,此地遂成海上通衢。至明清两朝,黄岩一举成为台州粮食、百货、工业品的商业集散中心。至清末民国,此地商贾辐辏, 百货麇集,更成名扬四海的东南都会。人文荟萃
自唐郑虔启蒙以来,黄岩文风大开,士重廉耻,民尚礼仪;人文渊薮,良才辈出。其民知礼重文,崇尚教育;笃信理学,膜拜佛道。由宋至清,县邑之内书声比户,文风炙热。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与交融,推动了黄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使其享有“小邹鲁”之美誉。

本图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