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莫若以明,隶书、朱文印
.
《庄子·内篇·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天下事物一旦因循规律与外物成就其形体,便会按照自身的方式运转直至衰亡殆尽。不断与外物相互交错影响而互相消弭,这样不断地走向消逝灭亡的过程,如白驹过隙般迅捷又没有丝毫可以停止的办法,难道不是很可悲吗!终其一生都受制于这样的过程却看不到丝毫结束的希望,困顿疲惫地前行却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和归宿,怎么能不悲哀呢!这样的生活即便能够长生不死,又有什么益处!身体逐渐衰老,心也随之衰老,能说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的一生,注定只是这样茫然吗?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感到愚氓,别人是不是有不茫然迷蒙的呢?
哲学的终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关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根本出发点,任何哲学、制度、行为、研究都或隐或显地以此为参照点。正如宗教坚信诸神创世,科学坚信实验复现,法律坚信人人平等,瘾君子坚信幻觉的快感,不同的参照导致不同的认知与行为模式。“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没有外物的造就便没有我,没有我的存在天地万物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看来我与天地万物是如此的密切,却又不知道我的存在是为了什么?愚蠢的人固执成见,照搬他人牙慧根本不了解其中远近,便坚信早上出发傍晚就能到达越国。“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
.
.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言语不同于气息吹响,相同的孔窍一定会发出相同的声调,说话的人有各自的想法,他们说出来的言辞就无法确定了。他们所说的话语就能代表他们的想法见解吗?其实他们未必有自己的见解啊?虽然他们自以为不同于小鸟的叽叽喳喳,真有区别吗?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大道虽然没有隐匿不让人发现,发现的大道却要区别真与伪?言语并没有让大家听不懂,不同的言语却要区分是与非?是大道不愿意触及而让伪诈存在吗?是真知灼见缺少而让是非颠倒吗?并不是的,大道只是被一时的得失所掩盖,真知灼见只是被肤浅的荣华扭曲。儒家与墨家的争斗,互相诋毁不过是因为这些缘由而起。想要反驳他们的谬误,最好不过的办法就是明鉴事物的全局与长远。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听起来虽然是相同的语言,反映的却是各自不同的想法。很多人甚至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大道流转不变,不同的人看到的却各自不同,有真有伪。言语听之能辩,其中的意思和判断却参杂了说话者的是非立场。我们不能分辨道理的真伪、言辞的是非,都是因为被一时的得失、欲望和情绪所蒙蔽,只要开阔视野、见诸长远,便能破除虚妄和伪诈。
.
.
.
.
《北垞》
唐 · 王维
.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