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7-21 11:55
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和弌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21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陶艺与漆艺、陶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结业展”于2022年7月18日在凤凰创意园弌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开展。
本次展览是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课程的结业展。为了配合国家在疫情时期的战略方针,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的非遗研培全程线上授课,以拓展学员眼界、提升学员素养、解放学员创作思维为主旨,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同时运用信息与数字技术保证授课质量。同时为降低观展风险,将结业展览延期至2022年7月。
展览现场
2021年是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计划开展“跨界”主题课程的第三年,在招生上延续了“跨界”班的总体架构,开设了“当代陶艺与漆艺”和“陶瓷与金工”两个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无法开展线下课程,但丰富的理论课从多个方面为学员们梳理知识体系、突破创作思维,帮助学员重新认识材料与工艺,带着跨界的眼光深入思考非遗手艺的发展问题,并引导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共同创作。
本次展览主题为“观·源”,是对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结业展主题“源流”的延伸与升级。在手艺门类上,观材料与工艺之源,回归手工艺术的本质,从中探寻发展的路径;在文化创作上,观双手与人类的情感、文明之源,深入思考手艺背后的文化脉络、手艺所承托的层峦叠嶂,以企及手艺最动人的核心。因此“观·源”之题,实是以跨界为桥,让传承人跳出“此山”,在时代的语境之下观得手工艺术的“庐山真面目”。
展出作品
结业展的意义不仅在于为这一届非遗研培班的师生展示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是“长线性”非遗传承人研培发展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长线性”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建立的非遗研培跨界班发展机制,拓展了研培的空间与时间外延,课堂教学不再是研培的全部,平日的交流、定期的回访以及成果展览等多个环节共同搭建了一条具有长效性的线性交流平台。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说:“围绕这一长线性的非遗研培计划,以工作坊教学为中心,外加多维开放式的综合性教学,构建教师与学员、研究生与学员、专家与学员之间学术的‘同游’场景,在‘跨界’这一融通的格局中,形成国美手工艺术学院非遗研培‘跨界、融通、同游’的新模式。”
展出作品
本次展览共展出108件作品,来自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的40名学员。这些作品中,既有学员们分组合作的创作成果,也有他们各自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工艺横跨陶瓷、漆艺与金工三大领域。其中,分组合作的创作作品为“跨界”主题研培计划的特色成果,学员经由交流沟通,在导师的帮助下自由分组,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擅长的材料与工艺特色进行创新创意的跨界合作。为减少出行及集会,学员用邮寄的方式将作品递送至学校,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整体收集并布置展陈。
展出作品
此外,2022年7月28日10:00,在凤凰创意园还将举办“2021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结业展览暨非遗研培座谈会”,与会人员将就新一阶段非遗研培的方向与问题展开讨论。
展览将持续到7月28日,全程对外开放,观众可直接前往展厅观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