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苍苍劲节奇 楚楚枝叶新

  中国画“墨竹”一科,源远流长,名手辈出。传统是财富,亦可成包袱。惟有汲取精华,有所突破生发者,乃成大器。

  画家尹石先生的墨竹画,虽追求宋画风骨,摄取元人逸韵,提炼明清笔墨,却能不囿古人,操古法于手中,出新意于笔下。他画竹立法之正、用功之深、取材之广、变化之多,于当今画坛,不为多见。

  画竹徒有肖似的形象太俗,徒有空洞的笔墨太浅,尹石先生在形象与笔墨之间的经菅,可谓呕心沥血。他写竹时澄心静虑,意在笔先,神思专一,落笔凝重,似乎一笔笔皆是挟着侠气、逸气,甚至痴气写出的。这在世纪未艺术普遍出现轻浅、浮躁、甜俗之风泛滥的时候, 这“痴”气不是显得尤为可贵么?

  元人倪瓒曰:“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 ”尹石先生笔下之“ 墨君”,无论骤雨狂风之势,或滴露笼烟之态,无不熔铸画家的主观意识和丰富情感。绘画成为他实现个人人格和个人价值的人生之径。他墨毫游弋在似与不似之间,有意无意之间,在静穆的观照和飞动的生命相融中,步步逼近中国画意境的最高层次 ____禅境。

  譬如,<<天地之悠悠>>,几竽劲竹突兀而起,横斜画幅,枝叶之间飞雪点点,墨线与粉点的强烈对比,尽现出竹经寒冬而不凋,傲雪凌寒志更坚的高尚品格。读画者仿佛步入了“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簸,玲珑碎寒玉”的诗情画意。<<风潇潇兮>> 中迎风而舞的劲竹又是一番风情,整个画面统一在强劲的直线中,竹竽高高耸立的直线和竹叶密集的直线,和谐地谱出一部风之交响乐。潇潇之风从画面袭来,使我们至今依然感受到画家创作时那抑止不住的冲动。

  尹石先生尤擅表现丛竹的自然之趣。<<沁园春>> 蕤葳的竹林几乎挤满了画面,在貌似信手狂涂狂抹中,画家严谨地把握了粗细直线的构建和笔墨浓淡枯湿的穿插,更自由地流露画家的主观情感,使其心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触及到画家心灵的最深层次。这一充实丰富、密不透风的形象效果,没有相当的艺术功力,是难以完成的。

  (1998年夏于南京)

  叶庆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著名诗人、散文家

作者:叶庆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