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黔车南记游

  死一般的沉寂,难得的宁静,山寨的夜漆黑,点点灯光撒落山谷,一户户人家静静走入梦乡。

  苗寨沉寂,苗家的生活习俗只是在节日里才会出彩,平日里的平淡无奇,只是延续着时光。

  画了几张速写,我试图想记录一个感受,依山的老屋,虽不同江南水乡那般秀丽,独特的韵味散发着泥土气息,拙意、朴实,还夹杂着山水之灵动,应该是一种别致的感觉。依山的老屋多了一种厚实、沉稳,画下去,会是一种新体验,尤其是水墨表现,挖掘一种新的方式,不失为快事。

  山寨的人,很善良,有朋来自远方,有一种亲近感。

  苗女喜花,身着便装的苗女,身上没有什么,可头发上插着鲜花、绢花,亮得令人用目光去追逐。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再现的是一种真实。苗女喜花、爱美,皆在情理之中,更多的是传递一种爱意,生活中有爱是一种阳光感,

  苗家孩子很多,放学的路上三五成群,五颜六色的服装点缀在山谷之间,注入了一种生命气息,顽皮、稚气与孩子同行一路石阶,碰面皆是,呼之、应之,轻松在行走间,亦是一种生活乐趣。

  九月十八日记于西江

  结识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夫妻丹尼斯和海伦,一起合租一辆面包车上路,分享身体的快意和节俭的乐趣,又多了一次练习口语的机会。

  岜沙,靠近从江,行程近六小时,这是一个原始习俗浓郁的部落,地处山坳,号称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他们是的后裔。

  没有西江的热闹,清静、单纯,独行山林中,木屋、老林、石阶,偶尔可见一两个人影,不时从寨子里传来一阵阵木槌声,山谷中有一种沉闷的回响,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原始气息,

  沉寂的木屋,步履缓慢的老妇,门口晒着稻谷,木排上架着玉米,小狗也懒散地卧在路边,一声不吭,几只鸭、鹅缓缓晃着肥肥的身躯,山寨沉寂,山寨挺立着一个个祼露的肌体,时光在这里似乎凝固,我拍着,画着,心里感受了一种颤栗,生活,就是这样,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的生活,安乐其中。

  生活中有太多的生灵,未知,当用心去感受时,新奇、兴奋,在记忆中浸淀,当为生命的财富。

  这里的人们似乎不会说普通话,仅用“你好”即可感知善意,没有言语交流,只是视觉传递,眼神与笑脸已足以让人理解。

  生活中的岜沙人依然穿着民族服装,留着特有的头饰发形,尤其是姑娘,绣花拼花的衣服在山林中显得非常亮丽,男人们腰间插着木柄的刀销,只是很少见到枪手。

  山寨许多木屋空寂无人,简陋的生活设施,唯见几户人家门前晒着衣服,凭添了一些生命气息。

  行走在山林间,空无一人时,感觉上时常倒流很久以前,我编织着一个悠远的梦境,可依然在现实中,原始的气息,简陋的生活,演绎着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

  九月十九日记于岜沙

  鸡鸣山谷天欲晓

  迷雾轻纱云间绕

  欲去山寨寻路径

  身心飘然上九霄

  九月二十日晨起记

  云雾绕山间奇特之意横生,苗寨虚掩,远处偶见浓墨山峰,倾刻间又化作烟云,想古人马远山水,远山几笔浓墨,生活中即现奇景为画,思古念今,皆从自然。

  岜沙的民族歌舞表演另有一番风味,泥土味扑面而来,几乎是岜沙人的自娱自乐,随意、自然。

  一群身着黑色服装的男女吹着竹笙纵情舞蹈,竹笙声声,悠扬中带着一种深沉,节奏变化不大,激荡在山谷和岜沙人的舞步之中,掷地有声,有一种力量感。听之,为之动容,情不自禁,我在感受山动、地动、人动,动情在山人之中,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东西常来自朴实、真诚,岜沙人的乐声也同样。

  镰刀剃头,嫁新娘、拔河、斗牛一系列的节目在山林间游戏,一切皆在自然之中。

  我感动,感动自然的神奇,生命的神奇,还有生活中的真诚。

  山寨空寂风乍凉

  洗却风光入梦乡

  忽闻落叶飘香过

  画意诗情染月光

  九月二十日上午记

  别离苗岭入侗寨

  木楼倚水情溢怀

  独步山坳别尘世

  遐思不尽云天外

  来到千户侗寨肇兴,一眼望去,没有西江苗寨的气势壮阔,也无岜沙木屋的土味十足,山坳里木楼矗立在山寨间,别有一番风味。

  流水穿过山寨,倚水而立的木屋,一字排开,河道中木桥、水泥桥,风雨桥连接着人家,两岸木楼、廊棚顺势而立,颇有水乡之韵味。

  我沿着河道穿行,老桥、老屋,还有老人,一路用画笔记下了感慨。

  全部木结构的木屋,像废墟一样沉旧,无序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山谷间颇有生气。

  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风雨桥中,暮年之气与老桥浑然一体。

  转了几圈,还是画画速写可以与时光触摸。

  九月二十日记于肇兴

  早起,乘车去八里路以外的堂安。

  果然精彩,一到堂安,迎面青石板石阶沿山坡爬行,长短、宽窄、疏密,变化丰富的石阶在晨光里,发出幽幽冷光,青山中穿行通向木屋,灰色的调子构成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阳光透过山峦、树丛,洒落在青石板、石阶上、木屋间,光影丰富了侗寨的屋次感,寨中央的木楼高耸,不时有人来到其中在宽厚的木条凳上歇息,我身在其中,静观四周,举手投足,便是画面。

  一位老汉拿着烟管,不停地喷吐云雾,满是皱纹的脸上有着一种满足感。

  一位少妇身背孩子,用花布袋包裹的孩子,不见头脸,旁边还站立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侧影,看不出疲惫,背影中可以感受一种依赖。

  晚间木楼表演有精彩的侗族歌舞,原生态的艺员不加任何化妆,清唱的歌声如天簌之音,在夜空中更为清亮,沐浴着月光的歌舞,浸染着异乡人们的心情,在这里感受天地之间的生灵。

  九月二十一日

作者:邹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