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目前日本什么都向欧美看齐,不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形态都逐渐朝西式发展。艺术也不例外,美术馆、博物馆,大大小小的画廊,百货公司里有定期的展览等等。尽管如此,在日本东京,看不到类似法国巴黎蒙马特高地的那种艺术家云集的广场,也看不到如美国纽约街头艺术家集体献艺的宏大场面。能看到的,就是街头根本算不上艺术家日本浪人,三三俩俩的卖艺求生了。日本是一个管制很规范的国家,街头只要聚集人多就有警察过来管理。
但在政府批准的专门区域里,是可以从事正常的艺术活动的,在上野公园入口的石阶处,有些画家专门给游客画素描肖像。
这些艺术家风度潇洒,平易近人。每个画家面前都有用画架支撑着的几幅素描肖像示范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是明星之类的熟悉人物,这样一来,人们便能很容易地认出,而画家们则以此为诱饵,来钓取游客的兴趣。
这批风度翩翩的艺术家们不知来自何方,其表面看,他们属于大师级水准。然其作品却显示着初出茅庐的学生们常犯的各种技法错误,俗不可耐,好在价钱不高,一千五百日元一幅。
在没有“模特儿”找上门来时,他们耐心地等着,不管寒暑,也不管睛雨,好像是以此为职业。有时等得实在不耐烦了,就跑到石阶的中央处,对年轻好奇女孩进行劝说,或摸摸逗人爱的小孩的头,然后向带领小孩的父母投“是否同意”的请求眼光。有时还把一些迟疑不决的人硬往画框上拖。
“模特儿”及观众们都很尊重这些艺术家,从不对画家的作品发表什么议论。画完后交个一千五百元说声谢谢,“模特儿”就可以拿画而归。
但往往是画家自己在调节着“模特儿”的情绪。在自己画得顺手的时候,特别是遇到特征比较强的“模特儿”时,大的效果画出来,听到背后有小朋友说画得很象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得意起来,故意放慢速度,让这段能获得行人默默赞许的时光延长一些,藉以填补一下一千五百日元以外的欠缺感。
出于种种原因,有时是“模特儿”的特征不够明显;有时是自己的疏忽;有时是喝多了酒而画不好;有时是自己觉得都不对劲,画得离“模特儿”太远时,他们便会以另一种方式来调节“模特儿”的情绪。有一次给一个黑人小伙子画像,画家没有处理好高鼻子和凹眼睛的位置,怎么看怎么不象。“啊!小伙子真师,长得真俊”一句话说得小伙子不自在起来。“你一定有很多情人吧!有几个?”在一阵笑声中,画家宣告画完后,便把画像卷了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画面的最后效果,小伙子付完钱拿着画喜孜孜地走了。
艺术在人类文明启蒙期,是一种大众化的信仰。原始的先民们在谋求生存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那时的艺术,已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经济再高度发展,而给精神慰籍的艺术是必不可少的,而艺术又是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共同沟通语言。日本为了营造出文化的自由和艺术自由的氛围,允许几个日本人在街头自由的活动,是不是为了使这个国际大都市有一种艺术自由的标签,其实日本街头艺人只是为了生存,把仅有的一点手艺作为谋生的手段。在他们自己看来,这与真正的艺术是扯不到一起的,这只不过是一种求生的游戏。由于日本地域太小,而这种游戏还有一个铁的法则,不允许外国的画家参入在一起画,我曾看见起哄中国留学生在那抢饭碗,死活都不让中国留学生在那里画,最后闹得警察都来了。可能这位留学生是刚来的。上野公园是他们的地盘是众所周知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