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学思: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们去美术馆、故宫看画展,从那时起,我对中国书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产生了兴趣。”刘学思自幼受父亲刘炳森的影响,入门较早,没事儿就拿着笔“画着玩儿”:“记得那时看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回到家后,就回忆着舞台的场景自己画。画得多了,逐渐对书画有了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在学校,我负责宣传工作,父亲也会时常给予一些指导,那时看父亲画画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画得像他一样该多好啊!”刘学思回忆起小时候的事,脸上露出了属于他的淳厚笑容。

  刘学思在绘画上吸取众家之长,在校期间,曾师从于著名画家秦凌云、金鸿钧、张世简等。后来也曾跟董寿平、白雪石等名家学习过,受益匪浅。1985年,刘学思独自踏上了去日本的求学之路,在日本京都教育大学学习日本画——岩彩画。刘学思说:“那段时间是我整个绘画生涯的尝试阶段,我尝试着将日本的岩彩画与中国的水墨画有机结合,在中国的水墨画中融人日本画的感觉,希望开创一种新的画法。经过几年的摸索,先后在日本的几座城市举办了个人画展,发现日本人很喜欢这种中日结合的作品,很受欢迎。于是,我就顺着这个方向一直在努力,这与我后来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很大关系。”

  刘学思喜画重彩山水,并且整幅作品色调统一。或红、或青、或橙、或蓝,在同一种色调中追求浓淡深浅的墨色变化,注重丰富的层次和整体的感觉。他的作品通常采取满构图的形式,但却不显得局促与紧张,特别是6尺的大画,时常带给人气势磅礴之感,当中又不乏清新自然的气氛。并非刻意勾勒的山石却是厚重的体现,而那烟雾缭绕中的层林尽染,让人如同置身仙境。

  画家的创作风格往往与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刘学思性情温和,所谓画家的“个性”在他身上少有体现,而这种温和性格的人似乎不容易创作出较为老辣的作品。但刘学思始终坚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风格和优势,尽量交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不同于当今的多数画家,刘学思的社会工作并不多,他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钻研创作上。每天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画室绘画和写字,他说:“既然选择了绘画这条路,就要尽可能地画好,画家的责任体现在将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留给后人。我希望画自己想画的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不能单纯地去迎合市场。从古到今,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我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门艺术,切忌粗制滥造,不能糟蹋了中国文化。’’

  摄影几乎是刘学思除绘画以外的惟一爱好。而这个爱好本身也是为了创作而服务的。刘学思对摄影可谓到了“发烧”的程度,无论从设备还是技巧,都属专业水平,而他曾经出版的摄影集更是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我摄影是以绘画的眼光选景、构图,而不单纯讲究摄影中的光影效果。当初也是以为绘画搜集素材为目的,看到美景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想要拍下来,用在今后的创作中。没想到,兴趣越来越大;同绘画一样,现在我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它了。”刘学思说。

  刘学思的短期目标是出版自己的作品集,但由于总是对作品不满意,而一再地推迟出版日期。“我感觉自己始终是在学习阶段,距离成熟还差得很远。这也时常令我感到困惑,但我会不断摸索,画出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

  商报记者蔡然

作者:蔡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