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菩提果自成

  我中華文明,自三皇五帝,延至今後,如浩浩長江,無一日一瞬之休止,匯百川而東;濤濤淼淼與天相接,縱覽環球,又豈有二例耶?遙瞻中華,廣袤聖域,諸多民族,列祖列宗,歷數千載,相與交融,終成一統中華之江山,六合被澤之文化。《周易》云:「人文以化天下。」是也。

  先賢所毓,文明之花,盛開九州,各具特色,共播芳馨;珠峰雪蓮,皎然放於冰巒雪域;國花牡丹,無言於華夏中州;菲菲蘭蕙,隱於碧崖幽谷;傲傲蒼松,沒於泰岱雲間;亭亭菡萏,立於西子漣漪;靈巧紫芝,生於仙蹤所至……?然其素質所成,難離一方水土之育化,猶似鳳梧龍潭,雖貌異而理一不二者也。

  至於我國繪畫,世之奇葩。其始也少見多怪,曲高和寡;其盛也桃李不語,下至成徯。明清以降,名家赫赫,涌為畫藝主流,已成天人共鑑,弗庸本人贅言矣!今欲言者,重其花而輕其根者,似江之鯽;知其根而不察其土者,屢見不鮮;故摘花插卉而速成者,無奇不有;識土培根之士鳳毛麟角,日趨罕見矣!

  寫意繪畫,始於唐宋禪畫。兩宋之時,稱之士人畫,亦日文人畫。明季宗師徐渭,青藤則有明教,曰:「迨草書盛行,乃始有寫意。」延至近世,吳氏昌碩、齊翁白石,再融會金石,雙峰並進。先父李公苦禪,更將國劇引入大學課堂,匯諸寫意,尤稱所創。於是寫意繪畫,乃集中華文明之大成,系厚積薄發之結晶,信而無疑焉。

  胡九蟬弟,生於台灣省,亟好寫意畫,數載之前,欣然越海,深造於廣州美術學院,專修寫意繪畫。偶然聞我虛名,即來京“拜訪”,握手言歡,頗覺其雖年少,而學養博識也。其嗜學無懈,涉獵甚廣;凡禪宗哲理、道家心傳、孔孟學派、文史英華;以至造化精神,風土民情,俱清清流露於促膝談笑之中,以我心心相印,不其而契處,尤感靈犀通透之快耳!竟至子夜而不覺也。

  未久,九蟬應廣州美術院之委任,特邀引我赴穗講學,以《一夜五千年》為主題,激我神侃國學藝事。兩香開講,五六小時,竟逾千眾奉陪終場之大幸!誠乃弘揚國粹,廣結善緣之雅舉,至善也矣!故與九蟬交流愈頻,更知其懷舊念情,治學嚴謹,才德兼備,誠篤守信,悟性極強矣。

  九蟬於言談間,每每稱我“老師”實受寵有愧。然余忝為“人師”執教廿有二載,雖謹遵父輩師道,不忘韓文公《師說》,亦蒙學士褒獎,唯無緣于“專家評審”,三次擋於正職教授鐵幕之外。更不喜蕭規曹隨與法定外語之鑑定,故難側身“國畫研究生導師”之列,又豈敢妄充其師耶?

  靜言思之,天若命我,招考研究生?余所遇青年中,誰媲美九蟬語文才華暨國學素養。當以“教學相長”方不負真正國學傳承之使命。斯時世風,“著名教授”、“一級畫師”、“獲獎大師”、活謚巨匠”、以及“博導專家”之倫,森然而列,個顯光環。而九蟬癡心,不惜千里勞頓,北上訪我;非知音宿緣,傳燈之志,豈如是憨鈍哉?

  當今書壇畫苑,商風漸侵。唯練達官場門道,嫻乎指端未技,方易立杆見影,而能名利雙收。觀之幾人於文化根底辛勤耕耘?於聖潔課堂剖心執教乎?九蟬弟則與眾不同,其專精於一,久久為功也。識水土、培根苗、理枝葉、施良肥,其花之盛,其果之茂,正蘊天理人願之中,又豈容置疑耶?

  近日九蟬,來電言及,畫集成冊,即將付梓問世,索序於我。頓時,猶憶往昔“六次考舉不中”之“聊齋”作者,蒲公松齡與終生未獲法國文學院授予“院士”之莫里哀重現眼簾。余僅區區“六級副教授”,九蟬悃愊囑託,焉敢推辭,爰筆數行,為序就教。聊藉「六祖惠能」禪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以表寸衷之誌喜也!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

李苦禪紀念館副館長

李燕  敬序於京華西城

作者:李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