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江爱松先生对现代国画艺术的贡献

  我看了江爱松先生的画册,感觉至深。江先生的“心像重彩山水”独具一格,跨越了传统国画的框架,创新了传统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是现代国画艺术领域中开创性的丰硕成果。

  我的肯定有三点

  首先,江先生作品最为突出之处,在于他的用色。将西方对色彩的表现引入国画创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中,色彩饱满而灵动,丰富又统一,给人留下了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即使闭上眼睛,脑海中仍旧浮现一番万紫干红的绚丽图景。

  “随类赋彩”是传统国画典型的用色原则。意思是根据被描绘的物象来运用色彩.其中当然也包含主观运用色彩的意思。传统国画对色彩的运用虽然追求表现物象固有色彩.但在实际运用上更倾向于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它基本不考虑光源色或环境色对物象固有色的影响因素。在西方的绘画传统中,则异常关注光影、时令、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交互作用。对于从小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江爱松而言,他对于环境、时令、明喑等对色彩的影响尤为敏感。他将这份造物主的神奇,充分表现在艺术创作中。

  除了引入西方用色理念之外,江先生形成了一套对色彩运用的独到理解。对于饱满色彩的表现虽然能够给人造成直观的视觉冲击,但是也可能因为过度刺激而产生审美疲劳。在江先生的创作中,一副作品中往往用色艳而不俗,能够表现出细腻多变的色彩变化,却不会给人造成眼花撩乱的繁杂感。原因何在?除了高度重视空间构图,关注时令、环境、明暗、冷暖给色,彩带来的影响之外,江先生慎用强烈的对比色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是偏向于选用同色调的多重变化,来营造和谐的氛围。例如代表作;武夷秋曲≥中便是选用暖色调金黄为主,搭配多种色系,营造出盛世金秋的和谐大气质感。

  其次,江先生对空间的表现也相当超然。江先生先以油画见长,他将自己的油画技巧运用到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传统的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这样画出来的物象往往缺乏空间感,令人感觉较为平面。江先生偏向于采用的是两洋绘画常见的焦点透视法作画,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呈现出更为合理白勺空间布局。但是这种空间布局又不是完全模仿欧洲静物画或者风景画的写实风格,江先生综合运用了散点与焦点透视的方法来传承中国山水写意意境。具体来说,江先生在构图时,往往将画面切割成几大不同的区域,在小区域内部更多地采用焦点透视以细化结构,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则采用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中心、完善布局。

  第三,江先生将西方绘画理念和技法引入传统国画山水画中,以丰富传统山水画的表达,拓宽古典山水画的表现容量,此举并非江先生首创,然而在金碧山水领域,却鲜有人走得比他更为长远。

  西方观众非常欣赏江先生的作品,特别欣赏他大胆细腻的用色、合理的空间层次结构以及中西融合的创新艺术表达技法。对于大多数西方观众而言,传统国画种的水墨山水画由于文化隔膜,不同文化背景的欣赏者很难把握作品真谛。然而对于江先生的作品,西方观众欣赏到了“熟悉的陌生感”,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在江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西方传统的油画技巧、用色理念和空间构图形式,这种熟悉引发了亲切和认同。但是熟悉之外,还有新奇的陌生。在西方传统的绘画作品中,并没有山水画这一门类,最接近的大概算是风景画。中国的山水画侧重写意,而西方的风景画则注重写实。江先生虽然部分地采用了西方绘画的技巧,但他的作品本质上还是中国的。在江先生的作品中,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江先生的“心像重彩山水”,确立了他在现代国画艺术领域的地位,是现代国画艺术领域中开创性的丰硕成果。

  这是很值得祝贺的

作者:冰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