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有点缺氧”王义明、欧友进、康亚林、衣国庆、慕容志辉高原写生作品展

2015-04-09 14:21

《缺氧》

《西域系列之一》

《高海拔风景(之一)》

《红山(香格里拉)》

《西藏日喀则》

  展览时间:

  2015-04-10~2015-04-30

  开幕时间:

  2015-04-10 15:00

  展览城市:

  广东

  展览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展览厅

  参展人员:

  王义明、欧友进、康亚林、衣国庆、慕容志辉

  展览介绍:

《高原行记,自然之道》

文/衣国庆

说起在高原上写生,康亚林、王义明、欧友进三位老师都是“老江湖”,我们是流着口水听了许多关于江湖的传说,比如说如何在梅里雪山下等着开太阳,香格里拉老红军饭店的牦牛肉如何好吃等等,再就着一幅幅一两米的大画下酒,高原写生在大脑里几乎演绎成了武侠片。

写生是容易上瘾的。那次贵州写生,我们五个人算是凑齐了上了一次高原,不过意犹未尽的康老、欧老师、慕容却是继续进云南、走西藏,把行程生生的延长了一个月。走滇藏路的时候车窗被飞石砸破,石头砸中了欧老师的大腿,想那一车大大小小的画,也算是拼着命换来的。

写生时,我和慕容比较磨叽,他是四处逛逛捡石头找蜗牛什么的,我则是席地而坐胡乱伤春悲秋,想的多画的少,总之效率不怎么高。有一次画雪山,一个小时内下了三四次冰雹,我们稀里哗啦躲进车里几次,王老师却是一直在稀里哗啦的画。云朵倏忽飘来,那一刻,我觉得他与雪山已是一体。在高原上,会失去存在感,云朵的飘逸、变幻和身体的笨重以及气喘刚好是两个极端,无法回避人的渺小。高山仰止,你无法觉得画布上的呈现是多了不起的事情,行走、气喘、涂抹,总是寄希望于下一幅画。

在画室里慵懒久了,便总是惦记雪山、牦牛、瞬息万变的云,甚至连雀儿山上的泥泞和塌方都会时常在脑袋里浮现,哪怕是海拔6000多米的微微缺氧,回忆起来满满的都是幸福。也许人生就就是属于自然的,高楼的霓虹与马路地铁的喧嚣,总是无法让人亲切。翻看发在行走路上的一段微信,也许最能说明这份心情:奔贡嘎雪山,不是为了画画。有那么点朝圣的意思。摇晃、打滑、推车,挪动着接近。海拔高处,人迹罕至,也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颜色,野花、矿石、无名草,处处透着莫名的野,没有甜美,没有浪漫,不必赞美。雪山融化,送来雪水,汇积成河,四处奔走。于是,下游水草丰美,熙熙攘攘;源头雪雨冰封,孤寂落寞。高处不胜寒,确实可以撒野抠鼻无所顾及,人口稠密处,也只能兜着这些野性,乖巧落活。

  

不管怎样,那些无处寻觅的风景,还有心情,就去到人迹罕至处。

  

2015年3月记于中山大学

蒲园的木棉正是盛开时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