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论坛展评 | 谭天:第二个个展

2015-04-15 00:00

艺术论坛展评 | 谭天:第二个个展 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 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

Artforum-CN

艺术论坛中文网作为国际知名艺术杂志《艺术论坛》(Artforum)的中文平台,自2007年成立以来,以其专业的作者队伍及广阔的视野,成为了解国际艺术动向的重要的窗口,为华语读者持续提供丰富优质的艺术讯息和独立艺术评论。

谭天,“第二个个展”展览现场,2015


获取近期展览热评,独家观点,专栏文章,精选译文,艺术家访谈及更多艺术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或登陆Artforum.com.cn


空白空间|WHITE SPACE BEIJING
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55号
2015.03.07–2015.04.17


进入谭天“第二个个展”现场时,你“职业”的眼睛会发觉:双年展式的材料使用,时髦的组合方式,漂亮的色彩搭配,看上去是国际“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实际上也是,只不过是一线艺术家的碎片而已。因为按照艺术家的说法,他“只是从国际一线艺术家的风格库中提取并加以组合。”这个自我陈述一下使展厅内的“作品”变得无法批评,将展厅中“一大堆”形式与内容主动割裂,变成虚假的“入口”。


“形式就是内容本身”的论断是艺术可以作为语言分析的前提,所有图像以及风格分析的前提都是“这是真的”——但它们又是可以分裂的:形式与内容之争的背后是作者,而作者问题进一步追问其实涉及的是主体性。三十年前改革的起点之一便是“真理大讨论”,李泽厚正是在那个时候带着康德来到我们身边。之后,萨特强调如何区分外在压力与内在需求,希望区分什么是真的(authenticity)与什么是假的(bad faith),带给表现主义艺术追求个体自由、寻找直觉的武器。但进一步走在“存在”之路上,却发现了走向“主体的深渊”的海德格尔,海氏带领大家走入了“了无生趣”的本真。深入思索的无意义——绝望之余就给了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全局的机会,走向了今日经济为纲的“上司—职员”世界。


剽窃“风格碎片”这种情况其实广泛出现在当代艺术圈;大量年轻艺术家因捡来的碎片而取得的成功自喜不已。的确,当经典缺席时,挪用就变成了抄袭,变成了真实情感的刺激物——如同真人的不在场,web-pornography也成了生理反应的刺激物。而这种情况在娱乐产业中更加常见,庞麦郎对自己背景的编造,正如文化人类学Denis Dutton在土著艺术案例中讲的那句经典对白:“文化?那是我们编给游客的。”


我关注的依然在这个为期两年的表演中有几分真的“谭天”的存在:两年的“造作”真的可以塑造谭天?虽然主体性变得混沌不清了,但基本经验还在。不是原创的,总是难做出变体,总是难以再创和延展;真实的情感不必依赖煽情就可以引起共鸣,只有信任才会延伸出信念,才能让人的能动最大化,让“非本真”的创造力最大化。在更宏观的层面,比如后殖民研究中,在少数人群权益、女权、黑人解放运动中,只有主体性问题的解决才能真正区分那些伪善的策略。而在乡村建设和精英——大众文化-亚文化的对立中,农民与大众的主体性问题更是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解题的中心。在这个意义上,哈贝马斯是对的,“现代性尚未完成”。


在体制批判走入操纵美术馆、搞选票的死胡同时,谭天这种“做空”美术馆,模拟生活的方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可惜他自己并没有太多对于体制的批判意识,自身依然带着强烈的对形式的喜好,针对的也只是中国艺术圈“天才论”之类的现象。这里抄录巴迪欧的《当代艺术15个论题:怎样不做一个浪漫主义者》中第一和第三个命题送给谭天:“第一、不要沉迷于形式的新奇性。因为对形式的持续修订并不是真实的批判立场……第三,今天的艺术创造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而不是美化装饰品而已。”


? ARTFORUM.COM.CN,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