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98艺术 | 专稿】范娅萍的“形象解码”

2015-04-15 00:00

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形象解码——范娅萍作品展”于4月2日至4月25日期间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范娅萍十年间创作的数十件油画作品,这些以肖像为主的作品充满着激情与想象,呈现出对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灵魂的刻画,及对当下人们精神状态的探讨。


“形象解码——范娅萍作品展”开幕式众嘉宾合影 左起:高鹏、范娅萍、黄笃、卢昊、王喆


范娅萍的作品往往涉及与生命、宗教有关的思考,具有表现性的笔触及偏冷的色调构成了其画面的主要风格表征。在此次展出的以人物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中,人物的内在精神性被加以突显,展现了艺术家对当下人们精神状态的深度剖析。在范娅萍看来,当下的现实是有限性,无限性是理想的追寻。从有限走向无限,要实现意志更高的自由,即智慧的成就;要从无限的存在向下观照,从而对有限性形成拉力,即信仰的成就。前者为自由意志的自我突破和超越,后者是无限存在对自由意志的引导力。“当下是相关的存在,不离时间和空间。理解当下,才能接受当下,安住当下。理解当下有三个维度:时间、空间、自由意志,时间即是历史,空间即是全球史;愿意将当下放在久远的历史、广阔的空间去理解,即是意志的自由。短暂的时间、狭隘的空间感,认识越呈现扭曲的状态;实现真正的认识,只有无限的时间、空间、意志。”


展览现场


正如此次展览策展人黄笃所指出的那样, “范娅萍的绘画刚柔并济,既有充满男性的力量和决绝,又有女性的阴柔和细密。”从范娅萍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来自创作者的明显性别视角,以《老男孩》系列为例,范娅萍似乎并没有以女性艺术家在创作这一题材时的惯常观察方式去表现男性,展现出一种观看与表达上的客观性。这种中性的思维方式也同样体现在范娅萍其它系列的作品中。


展览现场


有着艺术及心理学双重专业背景的范娅萍,在关注绘画本体语言的同时,亦对所刻画人物的内心状态有着极为细腻、深入的捕捉。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其独特的个人风格。黄笃在谈到范娅萍作品中的形象时指出:“她聚焦自己熟谙的和想象的各种形象(且以肖像为主),其意旨并不在于理清何谓形象,而是在于重新解读形象,并延展与之相关的对象的想象、感知、心理、比拟、隐喻、摹仿和话语相关的观念。据此,她在绘画中建构了形象的双重意义,首先是对视觉图像的描绘与表现的形象修辞,其次是通过图像叙事与言说而凝聚思想性的形象书写……她赋予诸多形象以超级客观性的主观表达,从而使形象语义远远超出图像自身的意义,给人以新的视角和解读。因此,范娅萍的绘画呈现出的‘癫狂’般的自由和‘异类’式的趣味,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话语。”(撰文:Vivian)


《孤独》200cm×20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斯科拉里》200X10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逃避者》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来源:798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