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见证2014|孙正一:一个公民的影像记忆

2015-04-15 00:00

见证2014|孙正一:一个公民的影像记忆 人民摄影报 人民摄影报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2014年12月19日,海南三亚槟榔河村,椰林中的数十桌婚宴喜气洋洋。



  2014年7月23日四川西昌泸沽湖畔,忙碌一天的船工迎来傍晚的怡静。



  2014年9月5日,北京朝阳区,中秋灯会古今大战兵马俑。



  2014年1月23日,广西灵山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芦村傩戏队员表演前飞衫穿袍,伴奏乐手试鼓候场。



  2014年2月25日,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如同水墨画般的梦幻,人行过街天桥在雾霾中缥缈。


  我不是职业摄影记者,只是个退休老头、公民摄影师,自学摄影远未达到“发烧”程度。

  对我来讲,摄影是一举两得:一是老有所乐,以前联系摄影是工作,现在拍片实践是爱好,出门带相机,随时观察拍摄,成为我老年生活方式之一;二是锻炼身体,无论“扫街”还是旅游,都在运动中追寻更新更好的画面,不知不觉中走了多少公里,原来系不上腰带的裤子又能穿上了。

  纪实摄影的价值在于作品具有的社会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现在是全民摄影时代,谁的相机谁做主,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我喜欢纪实类摄影,就把相机焦点对准人。我没有拍摄时政新闻的机会,但我有关注百姓生活社会变化的空间,只有我没发现的,没有我拍得完的天地。

  纪实摄影拍摄记录的照片内容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我在拍摄中遵循不导演不摆布不干扰拍摄对象的原则。后期制作除了适当剪裁、微调明暗外,坚守绝不做PS的纪实摄影准则。

  纪实摄影并非有闻必录,而是有感而拍,有选择性地拍下客观世界的一小部分画面,所以照片反映的态度和表达的观点,又带有摄影人的主观性。

  纪实摄影的魅力在于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发现能力,也就是说你不仅要用眼睛看相机拍,你更要用心体会用脑子思考。无论在自家周围街道社区,还是国内外旅游采风,可以从复杂纷乱中发现常态、从发展变化中发现趋势、从司空见惯中发现特色、从熟视无睹中发现趣味。当然,用什么镜头景别拍摄取决于你对这个画面的理解和把握,甚至还包含一点运气。

  纪实摄影通过镜像选择记录而表达情感观点,这种民间个人拍摄的影像是一种公民见证。我们有幸赶上了当今博弈和变革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出作品的年代,色彩斑斓,满目风景。亿万民众摄影汇聚成历史影像、国家记忆、民族见证,这就是纪实摄影的力量。

  这是我回望2014年国内的几个画面,现在,我又把相机对准了2015年。



  2014年11月28日,北京西城区留学路的治牙游医对行人说“别拍”。



  2014年1月23日,广西灵山县佛子镇,马肚塘村有一支远近闻名的女子治安巡防队。



  2014年10月14日,浙江桐乡市乌镇西栅内的修鞋老人与手机美女。



  2014年7月22日,四川西昌,加拿大学生吹肥皂泡,在夏令营老师帮助下越吹越大。

作者简介

孙正一:1949年北京出生,初中毕业16岁开始工作,在职期间取得北京广播学院成人函授学院新闻采编专业大专文凭。先后在多家企业工作21年,37岁时调入中国记协,直到24年后退休。历任中国记协国内部副处长、处长、副主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等职。因工作关系,参与创立中国新闻奖(含新闻摄影作品)和人民摄影报“金镜头”新闻摄影奖,并参加评选工作19年。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人民摄影报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