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陈琴的“山歌”开始中国山歌、渔歌、牧歌“众筹”(三)

清音 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14年

  山歌不唱使人呆,

  井水不挑长青苔。

  撇开青苔挑担水,

  撇开撇开又拢来。

  打山鼓唱山歌,山民们的歌有很多是为了带动劳动的节奏,调节气氛、鼓劲而创作的。仔细听听,歌词竟然写得非常好,历史上一定是有才学的人参与到了其中:

  风扫长岚两脚疏,

  春星晓动百家锄。

  楚歌处处吹杨柳,

  打鼓高陵种玉芦。

  打鼓歌又叫锄山鼓或催工鼓。传说最早起源于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时候,由于民工们很辛苦、劳累,经常窝工,于是秦始皇便命令“翰林”的学者编歌,用击鼓演唱的形式,敦促加快修筑长城的速度。但据《武宁县志》上记载,“打鼓歌”最迟是1700多年前由湖北传入武宁的。清嘉庆年间的武宁文人盛漠的《山棚鼓平词前言》中有这样的记述:

  “楚人来宁垦山者,岁以千计。绝壁层岩,鸡犬相应。

  火耕旱种,百锄齐出。每数十人为队,其长腰鼓节歌,以一勤惰……”

  打鼓歌落地生根,又加入了武宁山民的诙谐与情趣,于是有了武宁的山鼓山歌,而这些如今都已成了我们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鼓山歌陪伴着武宁人,山鼓山歌本身就是武宁山民的生活。

  清晨一阵滚鼓,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念上一段开场白的“起号”:

  领:众:

  东家请我来打鼓,嗨呀!

  请来一班好对手,嗨呀!

  说起唱歌都是师傅,嗨呀!

  说起挖地都是猛虎,好呀!

  正歌由四番鼓组成:起头番、落二番、紧三番、杀四番。

  随着时间的推移唱不同的歌。

  一开始唱:到山来,到山扶起土地牌……

  到中午唱:午饭中,午饭不吃肚里空……

  晚上收工:红日西斜要落山,娇莲房中把门关……

  当然此时会有情歌搭上其间:对面来个嫩娇莲,走起路来软绵绵。前天思我饭不进,昨天想我水不沾。

  全天的劳作结束,此时要互道祝福和感谢:

  谢歌郎,谢歌郎,

  谢了歌郎好还乡。

  一谢歌郎着了繁,

  二谢歌郎帮了腔,

  换工日子后头长。

  谢东君,谢东君,

  谢了东君好回程。

  一谢东君茶饭好,

  二谢东君好收成,

  前仓满来后仓沉,

  屋背黄土变成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