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瓷器的原料和烧温 看鉴定

2015-06-11 09:50

  瓷器鉴定要素很多,看造型,看图案,看工艺,而分析研究其材料以及烧温,则也是鉴定的一个方面。
  中国古陶瓷发展到元,几乎是景德镇窑一统天下,所以人们往往会把景德镇的各种技术指标当作标准固定模式,之前一直到唐宋,各窑口的温度还是千变万化的。元明时期,景德镇陶工们找到新的硬质制瓷原料麻仑地高岭土,即“麻仑土”。泥坯由瓷石的一元配方,发展成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如高岭土制胎,即使火候达1400℃,胎泥也未必能烧结,故瓷器须掺合其它原料,不能只用纯高岭土制坯。凭借二元配方,便能烧出一种质地像玉一样晶莹润泽,色调白中泛青的优质瓷。提高了瓷坯硬度,还使大件器物很少变形,因为高岭土的耐火度可 达 1700℃ 。 烧 造 温 度 也 有 序 递 增 ,由1100℃-1200℃,上升到1300℃-1380℃。如清初的五彩瓷器的烧温大致在1300℃或者略微偏上。
  唐宋时期,很多的窑口因材料的耐温性多数达不到这么高的温度。南宋官窑与汝窑的火候大抵相类。据专家测定,郊坛下窑的烧成温度在1100-1220℃之间,老虎洞窑烧成温度为1150-1260℃。因此这类瓷器用手指敲击,声音略为沉闷、沉重。还比如定窑白瓷的烧成温度,晚唐、五代时1300℃左右,到北宋时期烧温有所提高。宋湖田窑影青瓷烧温在1100℃-1150℃左右,多数湖田窑产品手指敲击没有清脆之声。宋湘湖窑影青瓷在1200℃左右。火候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南方瓷石为高硅低铝,1200℃即可成瓷。其化学特点不同于之后的原料高铝低硅,火候上温度有100℃落差,除了瓷石,还有助熔剂与铁质含量不尽相同的缘故。由此可见,烧温高与烧温低的瓷器是不一样的,凡烧温高的瓷器,手指轻敲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凡烧温低的瓷器,手指敲打,声音不如高温烧造瓷器的清脆,时而会有些沉闷。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