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91年曾主编完成《中国当代艺术双年鉴》;1992-94年就读于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1994年赴美,在纽约约翰·凯奇基金会任访问学者,并促成了该基金会主任劳拉·昆1996年去中国讲授与介绍约翰·凯奇;1995年-1999年主要研究当代中国艺术家的海外之旅,完成并发表论文:《并不孤独的抗衡——海外中国艺术家的丝路之旅》(发表于《倾向》1999年第2期,波士顿,美国);2001年在纽约策划“中国行为艺术1986-2000”大型文献纪录片展;同时策划与创立(与人合作)“REELCHINA-当代中国纪录片展”,2004年后定为双年展至今;2002年在《艺术当代》第五期发表国内首篇论述生物艺术的专文《变种:生物学世纪的一个艺术课题》;2005年,翻译、编辑出版“另眼相看:海外学者论当代中国纪录片”;2006年在纽约前波画廊策划“李山生物艺术形象作品展”;并出版《阅读——李山作品解读》(英·中文版)。作为艺术家,他曾于80年代与90年代初在海内外一些博物馆、画廊与艺术中心举办过艺术作品展,其中包括上海美术馆与国外大学美术馆等。
这次有机会跟很多评论家见面,然后看到陈源初先生的作品,昨天晚上我跟陈源初先生在走廊上交谈蛮久,彼此感到蛮亲切的,他也是上海人。我以为陈逸飞是出去最早的,他更早。他当时出去,跟我到纽约,我到纽约是1994年,所以这个情况已经有所不同。陈先生他在纽约的这段时间,跟他这些画,我感到非常亲切。因为这种感觉我能体会到。因为我到纽约以后,也不断碰到以前比我先到的,包括后来再来的,艺术家和评论家。到美国的最初几个月,你会马上蒙掉,为什么?这个东西不是你想想的这样一个世界,你原先想象的美国跟你看到的完全两回事。
从艺术来说,你马上就要知道我面对什么,我应该表现什么,有的很多人到了美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不知道如何去画。我碰到很多人,最早的一些人,为了要突出自己,把一些中国符号堆积起来,这是最早的。我们在美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那是最初的。中国当代艺术,在美国刚刚开始,我不是说绘画,主要还是中国当代艺术,1994年,就是我到美国的时候,到纽约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刚刚开始起步,那个时候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那一年徐冰开始办了个展,纽约的主流开始关注了。这之前所有认为自己在纽约很主流的,没有任何意义,根本没有任何人关注过。这些人在美国,好多年了,将近十年,他们才开始在纽约受到关注。这些经历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
陈先生的绘画,从我到纽约的感觉,我觉得绘画是很难再发展出来,因为什么呢,几乎没有空间。我们在中国当时八五新潮做了那么多,到美国一看,他们老早做过了,根本是复制人家。到美国之后,要走出一条路来,非常非常困难。
像陈源初先生他到美国,一直在画这一类的东西,我想他一定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怎么体现我的作品。陈先生的作品里面,从我看到的,就是他里面的形象,所有作品里面都有形象,那是一个美国人,就是说他在西方,这对他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他没有画中国人,但是他整个的作品的这种气息里面,他有种非常感伤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部分。而且我感觉他的作品有点诗人气质,一般人很难有这种感触。虽然他画了很多美国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是他面对的或者碰到的。这是很复杂的。在纽约生活一段时间就知道,纽约这个地方是非常冷酷的,远远比我们这个地方冷酷多了。如果完全没有经济来源,靠自己生活的更应该感触到,特别是一个艺术家,从街头画画开始,你要从那个时候开始找到自己的语言,你只有把自己的精力都放上去。
所以我看陈先生的画,我觉得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东西,因为我在美国,跟很多评论家,跟策展人都有交谈,我说你们看中国的画好?有些东西你能不能看得懂?因为中国的东西在美国五花八门都有,山水画,什么都有。美国人很看中心里的东西,就是你的第一感受。如果你没有心里的东西,就像陈先生,这个叠加弄得不好就是堆砌,没有任何意义。你把所有符号放在一起一堆,符号就没有生命力。这个叠加,跟堆砌,差不多意思,但是完全不一样。这个作品有你,如果没有你,这个作品就是一个表皮。陈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到一个老华侨,我现在说是老华侨,因为新华侨去的,跟现在不一样,比较浮躁,他是已经过了,经历过那么多,所以他的作品,那种淡定的感觉,慢慢地静述,这是有过阅历有过体验的人才能表达的东西。所以他最后一定要抓住东方的东西,这个不是刻意的去弄,如果刻意去弄就毫无意思。
比如我在纽约碰到很多人,比如昨天谈到的张宏图,他后来画了很多画,用梵高画山水画,他这个画的成功好坏我不知道,最后他觉得还是要把中国的文化弄上去。我觉得他还是有点刻意在做,我觉得不刻意的东西才是很成功的。但是不刻意,一定会流露出你的文化脉络。因为我们在美国,也分析过美国一个艺术家,很成功,一个黑人画家,巴斯凯德(音译),他的作品完全没有刻意,完全是即兴的,但是里面黑人的符号非常重,但是他的涂鸦的东西完全是美国化的,里面很多符号是黑人的,但是他的东西还是国际化的,从他个人来说,他里面有很多个人的东西,很多心理的东西,惊恐不安,还有一种吸毒的感觉,这里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当代艺术事实上不是说你一定要刻意表现中国的或者西方的,表现个人的体验,表现你体验的深度,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这种里面,你的文化脉络一定会体现,就像我们在纽约,我刚到纽约的时候,就是全球华人浪潮最厉害的时候。当时我们讨论,全球华人,文化如何全球化,当时很多朋友在讨论这个问题。看到的情景,文化不能全球化的。很多种族区域分得非常清楚,韩国人就是韩国人,中国人就是中国人,黑人就是黑人,没办法融合在一起的,文化不可能是全球化的。这样来说,艺术的个人特征就特别特别重要,特别是像陈源初先生,他是交织在两个文化中间,并且有思考的人。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有深度的体验,要画出被大家认可的画,被大家感受到你心里东西,非常非常难。
所以平面要超越,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我现在认为还是非常难,我认为陈先生他现在走到这条路,应该还有很多空间,他应该还可以往上走一些。
作者:张平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