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历史艺术奇葩——西夏瓷器

2015-06-11 10:21

[摘要]:西夏瓷器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原磁州窑、耀州窑的影响,结合党项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粗犷质朴、极具民族特色的瓷器。从各地出土的西夏瓷看,民族特征鲜明、纹饰简洁、装饰手法粗犷。

  西夏瓷器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原磁州窑、耀州窑的影响,结合党项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粗犷质朴、极具民族特色的瓷器。从各地出土的西夏瓷看,民族特征鲜明、纹饰简洁、装饰手法粗犷。最具特色的扁壶、四系瓶、高足碗、帐钩以及剔刻釉装饰艺术,突出表现出党项民族纯真质朴的民族性格,同时更加丰富了陶瓷制品的器形及装饰内容。
  扁壶产品数量大,制作精美,也是西夏以外其它瓷窑所没有的,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扁壶有两种,较大者为圈足扁壶,壶口小、颈短、腹扁圆,壶中盛酒、水或奶不易溢出。另有一种小型扁壶,其器形与大型扁壶相似,不置圈足,体态轻盈,腹侧置双耳,穿带随身携带简便实用。扁壶无论大小,设计合理制作精美,体现了党项人的聪明才智。
  瓷铃、帐钩是西夏瓷中的特殊产品,也是游牧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西夏铜、铁矿产稀少,西夏人因地制宜想出以瓷铃、钩代替金属铃钩应该是个创举,它不仅巧妙解决没有金属制品的困难,同时为制瓷业开创了新思路。牛头埙是瓷埙的一种,形似牛首故称之牛头埙。其正面有二孔,顶部有一孔,吹之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牛头埙作为一种乐器,深受草原民族的喜爱。它的出土不仅表现出西夏人善于创新的智慧,同时也展现出西北游牧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世界。
  西夏瓷最典型的特征是在瓷器上剔刻花纹,这种瓷器也是西夏瓷中最为精美的一种。西夏制瓷工匠在进行剔刻花工艺时,一般有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刻花,刻花不是在平面上绘画,而是直接在上好釉的器体上,用刻刀刻绘花纹和图案的轮廓,难度很大。第二道工序是第一道工序的延续,即剔釉,是将所要表现的花纹图案周围多余的釉剔掉或刮掉,露出胎体。
  在西夏剔刻花瓷器上,最为显着的是纹有各种各样的牡丹花。据一些专业的瓷器收藏人士介绍,当时的西夏境内并没有这种花卉,瓷器上大量纹牡丹很是费解。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