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黄汉明的“明年”:传统艺术形式探讨未来

2015-06-11 14:10

  【编者按】向人叙述黄汉明的艺术是十分困难的,他的作品多以数字媒体装置,探讨世界电影中语言的消失,表演性与跨文化的经验。2015年6月11日,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个展“明年”登陆中国,这是黄汉明的北京首展,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首个中国机构个展。这次展览黄汉明带来了两件装置影像新作,作品延续了黄汉明旧作中的诸多线索,依旧围绕着科幻、粤剧和电影,只是这一次,他更关注时间。

艺术家黄汉明

艺术家黄汉明

  装置:以传统的艺术形式探讨未来

  “科幻粤剧电影”?科幻与粤剧,这两种看似完全不搭边的形式在黄汉明的创作中变得合理且可行。科幻小说历来都是中国现代改革的核心,而粤剧作为一种灵活优美的戏剧形式,在20世纪的中国非常流行。黄汉明的近期创作与科幻保持着密切关联,他研究科幻的出发点另类而充满意味,选取了传统表演艺术形式粤剧作为切入点,深入发掘科幻与粤剧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的初始阶段,黄汉明看了很多粤剧电影,从早期的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到50、60年代的等等,他发现其中有一段非常实验的阶段,粤剧名角们开始在电影中展现粤剧,或者在新粤剧中采用电影手法,这段时期里粤剧也开始被“现代化”,而电影也刚刚开始出现。粤剧演员们既在摄影机前、荧幕上表演,也在戏剧舞台上表演。另外,那时期的新舞台剧也吸收了电影里的故事,融入了当时的流行歌曲等元素,原来,粤剧也可以展现一个时代的社会潮流。于是,黄汉明发现,他可以用粤剧这个传统艺术形式来表达任何事情,当然也包括未来和科幻故事。

  那么,可以表达的未来是什么呢?

  随后黄汉明开始研究汉语世界中科幻小说的历史,特别是集中研究中国大陆的科幻小说。他了解到科幻小说是如何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出现的,后来在战争和政治的影响下,科幻小说又是怎样一度衰落的,直到90年代通过互联网的促进和大学生们的写作,科幻小说又再次重生,从而现在形成了一股新浪潮。

黄汉明 《世界上的窗户(一)》 影像装置(剧照) 2014 艺术家版权所有

黄汉明 《世界上的窗户(一)》 影像装置(剧照) 2014 艺术家版权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黄汉明还关注到了中国极速发展的航天计划,成功地将宇航员送进太空并在2013年完成了玉兔号月球车登陆月球。2014年,黄汉明在香港艺术空间Spring Workshop的驻地过程中创作了一部名为《世界上的窗户(一)》的影像作品,在作品中他塑造了一位亚洲女性宇航员的角色,有一段她在空间站舱内漂浮的情节,灵感源于现实中有关中国女航天员的纪录片影像,另外他也参考了亚洲和东欧的科幻电影。而影像中布景和服装的美学灵感则是受到了粤剧舞台设计的启发,布景采用木材和纺织品搭建,没有用任何金属和塑料。影像的配乐则节选了粤剧《昭君出塞》中的选段。

黄汉明 《世界上的窗户(二)》 24屏幕影像装置(视频截图) 2014 艺术家版权所有

黄汉明 《世界上的窗户(二)》 24屏幕影像装置(视频截图) 2014 艺术家版权所有

黄汉明 《世界上的窗户(二)》 24屏幕影像装置

黄汉明 《世界上的窗户(二)》 24屏幕影像装置

  其后,黄汉明受邀参加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为此,他创作了一件影像装置作品,名为《世界上的窗户(二)》,作品中的24台显示器呈现了黄汉明的研究材料,这些材料包括讲述了中国科幻小说历史的滚动文字、他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些科幻电影素材、以及有关太空的粤剧电影节选。黄汉明认为,观众可以把这些材料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线索来进行连接组合。整件作品的造型像一个空间控制站,看起来像是来自科幻电影。这件作品的视觉主题集中在“亚洲女性太空探索者”这一形象,这个主题很特别也很宏大,它可以引出针对欲望、野心、性别等等问题的讨论。

黄汉明 《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 装置作品

黄汉明 《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 装置作品

黄汉明汲取了传统戏曲舞台以及敦煌壁画等元素,将古代宇宙观与现代科幻场结合在一起

黄汉明汲取了传统戏曲舞台以及敦煌壁画等元素,将古代宇宙观与现代科幻场结合在一起

  如今,黄汉明在尤伦斯的个展无疑是这一研究的延续。在装置作品《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中,艺术家把尤伦斯艺术中心的甬道改造成舞台,借鉴了剧场舞台立体布景的搭景方式,并汲取了敦煌壁画等元素,将中国传统宇宙观与中外电影史中太空舱的空间结构美学相融合。

  在现场,观众可以观看到《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中,描绘宇宙的中国传统云彩纹样与受二十世纪50、60年代西方典型科幻电影所启发的太空舱科幻场形成鲜明对比,不同的图像代表了多重的文化背景和时间维度,分别呈现了他近期对粤剧舞台现代化进程、中国古代壁画和中外科幻电影的研究成果。

艺术家黄汉明以太空人的形象出现在甬道当中

艺术家黄汉明以太空人的形象出现在甬道当中

运用中国传统戏剧中月亮门的形式,不想观众一进入现场就可以一览无余,保持一种神秘感

运用中国传统戏剧中月亮门的形式,不想观众一进入现场就可以一览无余,保持一种神秘感

  谈到时间的维度,人们头脑中的时间常常是连续的线性发展,而黄汉明对展览现场甬道的改造,让观众的视野先接触到象征未来的科幻布景,随后才走进历经历史沿革的云朵纹样之中,似乎走向未来,又好像面朝过去,也不禁会对线性的、连续的、量化的时间观产生质疑。

装置《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展览现场

装置《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展览现场

黄汉明在装置《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前

黄汉明在装置《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前

  为了对这件作品整体呈现更好的把握,黄汉明找了一家专门做戏剧布景的公司制作了整个现场布景,他们比较熟悉传统的戏台应该是怎样的结构,这与前面几块太空舱布景相呼应,呈现了不同年代对未来、对宇宙的理解。由此可见,黄汉明所研究的不仅仅是粤剧这一戏曲的现代化进程,而是通过这项研究,探讨传统媒介如何在现代语境下生存,是一项关于未来的“考古学”,也诚然划出了一条比较特殊的时间线。

  影像:此身在何地 今夕是何年

  作为一位常年生活在柏林的新加坡艺术家,文化上的身份一直是黄汉明作品中被经常讨论的问题,而电影这一媒介由于其“国际化”、传播广泛的特征,常被黄汉明用以影射当下民族文化身份混乱、趋同的现状。

黄汉明重新演绎帕索里尼电影《定理》中的母亲一角

黄汉明重新演绎帕索里尼电影《定理》中的母亲一角

黄汉明重新演绎帕索里尼电影《定理》中的父亲一角

黄汉明重新演绎帕索里尼电影《定理》中的父亲一角

  黄汉明的“翻拍”电影主要选取20世纪与地域有关的典型电影,这些经典电影的情节在他的翻拍之下,甚至连场景、服装、头发、对白都一模一样,唯独不同的是演员被换了,仔细看进去,我们又会发现,这个演员被换得很混乱,男性可能被换成女性,黑色皮肤可能会被换成黄色皮肤,有时,黄汉明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场面有种说不出的怪异和奇妙。而之所以选择置换演员的身份、角色、性别等,黄汉明承认这是他有意为之,有意制造一种陌生感,让不懂这个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人来参与,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足够强的刺激。

  这是黄汉明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他希望观众通过这些电影来认识这些更加内在的历史的期许。黄汉明认为,他通过拍摄经典电影这种方式,主要是希望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比如他2009年代表新加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他问自己:“新加坡是什么样的地方?我们要去提哪一方面的议题?”他就想到要回到历史中,找出个人或国家的身份。

黄汉明重新演绎的法斯宾德电影《裴特拉·冯·康特苦涩的眼泪》 视频截图

黄汉明重新演绎的法斯宾德电影《裴特拉·冯·康特苦涩的眼泪》 视频截图

黄汉明重新演绎维斯康蒂电影《魂断威尼斯》中的中年音乐家一角

黄汉明重新演绎维斯康蒂电影《魂断威尼斯》中的中年音乐家一角

黄汉明重新演绎维斯康蒂电影《魂断威尼斯》中的美少年一角

黄汉明重新演绎维斯康蒂电影《魂断威尼斯》中的美少年一角

  在2011年黄汉明在广州举办的影像展上,展出了他的四部新老影像作品:2001年的《哈姆雷特问题》,2007年以法斯宾德电影《裴特拉·冯·康特苦涩的眼泪》为灵感的《与裴特拉·冯·康特学德语》,2008年以法斯宾德电影《恐惧吞噬心灵》为灵感的《吞噬恐惧》,及2010年以维斯康蒂电影《魂断威尼斯》为灵感的《生死威尼斯》。其中《生死威尼斯》是在中国的首映。

《明年 | Next Year | L’Année Prochaine》展览现场

《明年 | Next Year | L’Année Prochaine》展览现场

《明年 | Next Year | L’Année Prochaine》影片节选

《明年 | Next Year | L’Année Prochaine》影片节选

  本次在尤伦斯展出的作品《明年 | Next Year | L'Année Prochaine》同样为该影像的全球首映,影片分为三个片段分屏呈现在封闭式回廊中,作品是黄汉明以重新演绎、拍摄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方式,呈现出的对“时间”及“身份”议题的深入探讨。

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海报

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海报

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剧照

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剧照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新浪潮”导演阿伦·雷乃的经典作品,1961年上映,编剧是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阿兰·罗伯·格里耶。对于这部影片的探讨方式在于,阿兰·罗伯·格里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讲解影片,只能通过影片本身解释影片。而对于这部影片的形容,则多是意识流、非线性叙事这样的字眼。故事没有完整的情节,只有过往的情爱,人物没有名字,只有代号男子X和女子A。故事发生在一家奢华的酒店,X与A相遇。男子告诉对方:一年前他们曾在这里相见,她曾许诺一年后在此重逢,并将与他一起出走。A起初并不相信,但是男子不断地出现在她面前,并且不断描述他们曾经在一起的种种细节。于是,A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她开始相信,或许对方所说的确实在去年发生过——时空颠倒,现实与回忆交错,封闭的内景折射出迷宫般的内心世界。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将电影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转换为对主观世界的再现,一方面让作为表演者的黄汉明的情绪更易于直接和外化地展示;另一方面,观众在凝视另一个主观世界时,仿佛在对视某种镜像,从而观看到自己的意识处理内在时间的方式。黄汉明偏爱寻找这种戏剧化的电影故事题材进行翻拍,并一人饰演多角,在拍摄过程中体会主角强烈的内心情感。

  此前,黄汉明就曾透露过,他将会在上海的昔日法租界一带拍摄一件新作品,并希望在这件作品中展现一种令人无法分出身处何地的氛围,让场景看起来像中国也像欧洲,既像过去也像未来,或者既富有又贫穷,可以是乌托邦的也可以是反乌托邦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自始至终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于是,这个被黄汉明重新演绎的故事在上海一家名为“马里昂巴德”的咖啡馆和复兴公园等场地发生了。

《明年 | Next Year | L’Année Prochaine》影片节选

《明年 | Next Year | L’Année Prochaine》影片节选

  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着重表述了对过去的不确定,包括影片的叙事中甚至没有刻意划分“去年”或是“今年”,而黄汉明的《明年》则是倾向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部影像作品中,黄汉明依然是一人分饰男女多个角色,通过身份、两性、时间、地点等元素的多重错置,探讨后殖民文化当中的身份问题。乌托邦意象的生成轨迹和碎片化的时间,在黄汉明的各种形象和身姿中互相质疑又重合,延续了艺术家作品对身份和差异的诘问。

  “黄汉明:明年”公共项目预览

  伴随着黄汉明个展“明年”拉开序幕,一系列与展览相关的公共项目活动也将陆续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其中包括艺术家座谈以及经典原版电影放映。

  黄汉明:不明时区

  时间:2015.6.11(周四) 17:00-18:30

  地点:UCCA报告厅

  嘉宾:黄汉明(艺术家)

  主持:刘秀仪(UCCA顾问策展人)

  语言:英文配中文翻译

  科幻小说与当代艺术

  时间:2015.8.8(周六) 14:00-16:00

  地点:UCCA报告厅

  嘉宾: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楸帆(作家)

  主持:刘秀仪(UCCA顾问策展人)

  语言:中文

  黄汉明电影放映

  时间:2015.6.18(周四) 14:00-15:30

  地点:UCCA艺术影院

  语言:英文

  《大闹天宫》放映

  时间:2015.6.20(周六) 17:00-19:00

  地点:UCCA艺术影院

  语言:中文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放映

  时间:2015.7.5(周日) 17:00-18:40

  地点:UCCA艺术影院

  语言:法文配中文字幕

  嘉宾:徐枫(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杨北辰(艺术论坛中文网资深编辑)

  《广岛之恋》放映

  时间:2015.8.1(周六) 14:00-15:40

  地点:UCCA艺术影院

  语言:法文配中文字幕

  《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放映

  时间:2015.8.16(周日) 17:00-18:40

  地点:UCCA艺术影院

  语言:法文配中文字幕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吕雪松/整编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