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17 17:01
《百体千寿图》局部,图中部为秦始皇玉玺鸟虫篆“寿”字。李景 摄
中新网保定4月17日电 17日,河北省保定市77岁市民张木森用龟书、穗书、竹书、甲骨文等108种字体临撰的《百体千寿图》对外公开展示。此为其成功临撰《百体千字文》后的又一书法巨作。
17日,中新网记者在张木森家中看到,一幅长约2米、宽约1.5米,黄底黑色、图文并茂的《百体千寿图》经装裱后悬挂于客厅。全图中,龟书、穗书、梅花篆等每种字体约含8-10个“寿”字,甲骨文、花体篆仅收录了一个“寿”字。其中,秦始皇玉玺鸟虫篆“寿”字成全图点睛之笔,该字的鸟头、鸟身、羽毛、鸟喙清晰可见,眼睛炯炯有神,造型亦书亦画,异常精美。龟书、龙书、竹书等字体造型亦惟妙惟肖。
百寿释源的一部分。 李景 摄
据张木森介绍,《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同为古代蒙学读物的代表,囊括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百体千字文》即汇集历代名人百余种字体而成,除小篆字体外,其余近百种字体已濒临失传。为抢救传统文化瑰宝,他历时10年用125种字体临撰成功,2015年还成功申报了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木森透露,目前民间流传有百寿图、千寿图,但极少有百体千寿图。2015年5月起,他在《百体千字文》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潜心研究,最终搜罗了春秋、战国、秦朝、汉朝等不同时期的百种字体千个“寿”字,经数月不间断的习练临摹,终于获得成功。
张木森老人在讲解其临撰的《百体千寿图》。 李景 摄
张木森说,《百体千寿图》字体造型奇特,临撰最大的难点在于每种字体的用笔和结构各不相同,每写完一种字体,都要沉静下来调整思路,寻找笔风,待明确其特点后再行下笔。
“乐天寿,戒空度’是我的座右铭,只要心态好,不虚度时光,我会努力抢救频临失传的文字,为中华瑰宝增寿。”张木森说。
来源:网易艺术中国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