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墙报专访郑江:压花玻璃

2016-04-19 09:31

导读:我老家的房子是父母自己盖的,用的就是这种压花玻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习惯的东西,直到去年我去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一个很古老的教堂上发现了一模一样的玻璃,这可以说明它的来路和文化的关系,但到中国后在七八十年代普遍使用这种玻璃这主要是特殊时代集体性审美的体现。

为什么喜欢表现隔着压花玻璃看世界,这种视角的灵感从何处而来?

我老家的房子是父母自己盖的,用的就是这种压花玻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习惯的东西,直到去年我去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一个很古老的教堂上发现了一模一样的玻璃,这可以说明它的来路和文化的关系,但到中国后在七八十年代普遍使用这种玻璃这主要是特殊时代集体性审美的体现。

Birthmark 《胎记之一》200x267cm2012

《通道 》145X180cm 布面油画 2014

童年时期隔着压花玻璃看人的经历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人和事,但一个人从你窗口经过,似乎透过玻璃有一种模糊后的形象和声音的特殊关系,这挺有趣。

3,《蟲》材料:沙子活体蚁狮,竹筐2015

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蛊》这件作品?

这种虫子的学名叫蚁狮,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一看就明白是在沙土中的一种虫子,小时候也常玩,这种虫子会利用陷阱捕食,靠太近也会互相残食。做这个作品的感受来源主要是和我初中时候学校的一场集体性皮肤病事件有关,通过作品我想表达的是个体在和集体的关系,这种关系里的无耐感很让我有体会,因为我们是集体宿舍,大规模的皮肤病爆发后个体是无法治愈的,因为还会传染回来,直到你毕业离开这所学校。

最近的两年,画面趋向简洁,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

一是讲故事讲烦了,二是希望回到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比如用笔,用色,用光,如何处理好这些最基本的绘画语言和情感的关系。

Tent《帐篷》2012铝塑板 丹培拉油画204X340cm 2012

在表现隔着压花玻璃的世界时光线、色彩的变化,有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

一开始是用油画来画的,油用的多就会往下淌,笔触也不利索,后来换成丹培拉的媒介来调色,既能解决油彩流淌的问题又在质感的表达上更贴切一些。

在其他作品中如《尘》也表现出这种怀旧情怀,您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吗?

算是吧,但其实我个人感觉怀旧是面对现实不太舒服的体现。

来源:墙报-人物 作者:墙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