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19 09:52
《神农草本》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国人的饮茶历史和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茶器的变化。唐代用煮茶的方式饮茶,宋朝则发展而成点茶,茶色贵白,由此造成了建盏的流行。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改团饼茶为散茶,茶叶由碗入壶,瓷器的中心也完成向景德镇的转移。至明代,据说一名“供春”的童子“澄其泥以为壶”,从而创造了后世流行至今的紫砂壶。明朝时候,宫廷即开始收藏紫砂壶。当时宫廷收藏紫砂壶追求样式华丽,出自名家,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全世界仅存的时大彬所制的内胎紫砂,外观是漆雕,特别能说明这一点。
宜兴窑 “时大彬”款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明晚期
通高13.2cm,口径7.6cm
这件紫砂壶的制作方法非常麻烦,每髹一层红漆,都需要在地窖先阴干,然后再涂下一层,制作周期需要一两年。目前仅见这一件,实属珍贵。
清代开始,紫砂受到宫廷的重视,清初的紫砂在做工上也有了质的飞跃,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康熙年初,西洋传教士带来了“珐琅物品”,引起了康熙极大的兴趣,宫中开始烧制紫砂胎珐琅彩。紫砂胎珐琅彩为康熙朝制作的最高水准、色彩艳丽、制作精良。清宫旧藏一批精美的紫砂胎珐琅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宜兴窑“邵邦祐”款
紫砂珐琅彩壶
清康熙
雍正皇帝喜好紫砂壶的造型精美和泥质的天然肌理,因此这一时期的紫砂即使有花纹也是本色泥绘。这时的紫砂壶不像康熙时期那样端庄厚重,体现了雍正时期器物优美灵动的风尚。
宜兴窑紫砂端把茶壶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圆壶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清雍正
雍正喜欢宜兴壶的款式,因为宜兴能根据沙土调性烧制出个性色彩的造型,壶的造型都是黄金比例。
乾隆时期,嗜茶的乾隆皇帝对紫砂壶的要求日益变高,因此宫中开始向宜兴定烧茶具。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清乾隆
此件瓜棱壶呈现出比官窑粉器更加强烈的装饰效果,存放于养心殿内,是乾隆喜爱的御前用品。
宜兴窑紫砂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
清乾隆
壶扁圆形,小弯流,曲柄,圆盖微鼓有钮,圈足。砂泥呈紫红色,色调纯正,砂质细腻。此诗作于乾隆皇帝乘船游览江南的途中,时为乾隆七年(1742年)。
紫砂荷莲寿字壶
清乾隆
此壶是特为乾隆皇帝庆寿而向宜兴定制的紫砂壶,吉祥喜庆的纹饰设计不落俗套,娴熟精练的浅浮雕技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造型大气端庄,款识的书写更具有官窑瓷器的特点。
来源:盛世收藏-资讯-古玩知识 作者:盛世收藏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