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书法作为艺术,它是高雅的,精妙的,有技巧难度的。古往今来,凡在艺术上有成就的书家,都具备各方面的修养,都有娴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艺术功力,对书法艺术有着敏锐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并非只是写写字而已。
当前的书法艺术,由于缺乏文化的关怀,出现的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在众多的书法人中,有的或者急于求成而摒弃技法的历练,有的或者因理性的匮乏而轻视文化的滋养。尤其在商业行为急剧膨化的今天,不少书法人既无法享受古人“游于艺”的超然心境,也失落了人文理想的崇高精神。但是,在王惠平眼里,书法是一种生命的情态,精神的栖息地,可以借其抒发情感、净化心灵、滋养德操;书法又是一件大雅宏达的乐事,是因为那种因了挚爱给人带来的生命的丰富、文化的震撼,可以使你享用终生。所以他尽管工作忙累而不改所好,以终年累月之心力节度其手,锤炼其志,丰富其心,不断地在归还着书法艺术之本来面目。
王惠平和我是师生、朋友,情同手足,谊似父子。记得还是在82年的春节过后,从卫校毕业不久的王惠平,由其父领着来我家,说要跟我学习书法。小伙子当时还不满二十,虽满脸稚气,可是彬彬有礼,颇有慧根。我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学习写字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古人学书往往是将铁砚磨穿,连冷板凳也要坐坏几条的”。孩子当时并没有被吓住,且一再表示他不怕苦。听到我答应教他学书法,显得很兴奋。此后,王惠平就以洛南县书法学会学员的身分积极参加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以后又加入了黄河书法艺术研究会,并担任了秘书长。他敏而好学,悟性又高,学书进步很快。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天地和希望的田野,都想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收获期待的果实。作为卫生部门干部的王惠平,对于工作,他忠诚职守,干练有才;为人敦厚、正直、善良、豪爽;外朴而内敛,处事稳健。他的秉性一如其书法,优雅娴静中又有刚性和韧性,其优雅来自于他的修为,其刚韧则来自于他的根性。
人们常说,阅历与悟性决定书家的眼界。大凡一个成功者必具淡定之心、悲悯之怀与忧患之思,若以自然物理参变于艺理,则豁然天成。王惠平从小就追慕古代文人学士闲适、恬静、富有书卷气的生活情态。他爱读书,喜游历,好收藏,精品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将书法慧根深植于民族文化传统这块厚土之中,以一颗“本真”的心,站在时代审美的高度,从传统中找准适合自己“悟性”和“理性”的“支撑点”,而职守在“二王”一路正局书法风格中,旁涉其他。
现代书家白蕉认为,碑与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碑,沉着端厚而重点画;帖,稳秀、精洁而重使转。碑宏肆,帖潇散,宏肆务去粗犷,潇散务去侧媚。书法宏肆且潇散,乃见神采。在王惠平那里,无论是碑的还是帖的,均兼容并蓄,遍撷众长。观王会平的创作,看得出他并非是一个“泥古不化”的人,而是在专精的基础上求得博采广收,其清丽、隽秀、劲健、简净的书作,是得二王之法乳,采黄山谷、王铎之形质与气象,参以老米、青主、黄道周之神采韵致,端严稳健中不失活泼天趣,流宕飞扬中尤见功力法度,萧散自然中偶见新意妙趣。阅其书作,如溯清溪而上,风物可人,让人从中体验到心理的愉悦,身心的畅美。这其中无疑积存了他多年来对书法语言的历练,也涵茹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切感悟和理解。
记得三年前,我曾聆听过被誉为“现代书画艺术立交桥”的张仃老先生谈艺。他说过:“过早的求超脱,过早的自立门户,在艺术上往往只能收到短期效应,比如练气功和武功,有多深厚的内功就有多大本事。内功筑基太浅,纵然学得几手招式,甚至以聪明悟得几手奇招,于形式和技法上炫耀一时,因无内功而终难大成”。这些话我也同王惠平谈及。
王惠平深谙艺术的意义,他很清楚,书法艺术美所谓的“无为之境”,是对规律、技巧精熟之极后的一任自然,是书家心灵指导下的形神兼备。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只有在德、识、学、艺诸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才能在书法创作中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功在不懈,道在坚持,孤陋寡闻、知识浅薄,矻矻于练习一点一画,就不可能有妙悟,在艺术上也不会有作为的。
“食叶蚕肥丝自足,采花蜂苦蜜方甜。”目前,书法尚在进境中的王惠平,虽然渴望着愈加清劲雅逸,以求臻达超凡迈俗的理想境界。但他并不急功近利,仍以平常心写平常字,在喧嚣红尘中给自我开辟一块自由耕种的田野,以浓厚的兴趣,高远的旨趣,清雅的情趣,幽深的意趣,为创造既符合书法艺术自身规律、又富有个性特点和时代风范的的艺术语言而默默耕耘。他思索着、寻找着、完善着,不断地用书法无声地印证着、实践着他对“真”的追求,对“善”的崇尚,对“美”的捕捉。观览王惠平书作,路正,气清,味醇,拥有巨大的开拓空间、深厚的发展潜力。
期待着艺术化的人生与人生化艺术的整合融会、合二为一,这便是王会平萦怀系念、孜孜以求的最高书法境界。愿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阔。
(原载《中国书法学书报》)
作者:何伯群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