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直入千峰与万峰,打包行脚甚从容;人间自有安心法,风送曹溪夜半钟。”
这首七言绝句是大文豪大书法家谢无量先生的参悟。千峰万峰是多少山山水水?其势不可挡,其变不可测,其妙不可言。而以直入之决心和信念去深入实践,这本身就意味着人生的态度。诗人之人格魅力已经跃然于纸上。
古往今来,仁者、智者皆乐此不疲,山水丘壑,天地之象,人文之境。于万众而论,就是文化之根基;于个体而言,便是人生之境界。诗禅之玄关,由山水而臻奇幻。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禅而通画意,笔头消息,字里行间,无不生动演示着探源之力,文明之光辉。
历代有独行者于山间踏出道来,行在道上而思于胸中,画家却用毫端述说山山水水之千般万般,春夏秋冬、南岭北麓。
打包行脚甚从容,从容很是了不得,心中有定力,脚下万里遥;辛勤无量计,更喜路迢迢。
笔下山水其实是文化审美之向往。一方面回头望,名家名作之亲切;一方面拾起自己的担当,前瞻着山水更大的智慧。山好象还是那个山,水仍然还是那个水。丘壑的心灵感应,由挥写而触动,因取舍而精美。每经历一幅画的脱胎以及振奋,山水的文化质地便发生了引领的作用。
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由自然的景观到文瀚的自觉和自醒,美与秀就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品质的精彩。东西方文化比肩齐头的中国,古老文明。唯书法、诗词、山水画领袖群伦。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的顶级博物馆皆因有宋元山水画的藏品而为荣耀!
山水画无可争议的位置,是世界文明的标示。它不仅是中国的独创的艺术形式,并且还包涵了东方古代文明的哲学和最高权力者的图腾符号。所谓江山社稷,子孙永世的绵延。在山水画里面藏着深厚、高大、广远的寓意和潜在的力量。而一般民众又是如何来看山山水水的呢?大家都知道,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在社会靠朋友,在商场、官场靠上级和上司(成都话称之为“高头”),统统说来,人的生活与生存,总得有个靠山,有个背景。如果无着,的确艰难。
山水画较之花鸟、人物画,成立最晚,造之尤难,表现的手段近乎神秘,发展变化也不甚明显,说来它的受众也就不那么广泛了。随着人的阅历和修养的提升,于山水画的审美需求自然就有了变化。所谓仁者智者乐山乐水,前提是仁智之士有了山水的深厚感情,他们的带头引导,一般人也一定会随着走的。
山水画的样式,有金碧、有浅绛、有青绿、有小青绿等;另外还有小品山水,小品山水是精致的别样路数,历代存有许多名作。宋元时以倪高士为突出,后来沈周、石涛、八大山人、四王、龚晴皋等都很杰出。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石鲁、陈子庄等在小品山水画上投入了不朽的光辉。试想西洋的高明者,他们无论怎样有本事、有办法,要想进入中国山水式的系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石涛说乾旋坤转,尤以山水画为其典范。天地之事、人文之事、生存之事都在这个旋转之中,故说此谓山水大道,不弃不离。
以写意的神情与山水画互生互动,是审美的一种体验,而画者的功力,首要是与书法艺术的领会以及真实不虚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看一幅好的山水画,我们的着力点注意在这幅画上面题跋款识上。如果书写的字不入格,下面的事就不用再费心了。可以肯定地说,基本没有欣赏的必要了。因为道理很清楚,山水画一定是象形字一样,从一笔开始到亿万万笔,笔序的完成无一处不是心之所触、意之所存的。写才能产生境界,特别是画者本性的写照。
画山水画一定是神情饱满、意态从容、心思纯和的。不在乎画完的效果,更透彻的是当下的了然。这样的整体气息是生动的、是耐看的,可以说是越看越有引人入胜的魅力,这番妙造自然,已经调养了我们的心神,年岁长了,我们的心中便有了光明磊落。俗尘不惹、庸繁自消。加之与阅历和知识的进步,美智的生活便有永远悦切之感。都知道山中人为仙,大概这有点画山水赏山水的功用在里面吧?
作者:沈作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