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诚轩2016春拍呈现徐悲鸿40年代精品 《费宫人》引关注

2016-05-12 09:17

  2016年5月13日-17日,北京诚轩春季拍卖会将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本季春拍中国书画板块分为两个专场,共推出499件拍品,均于5月13日举槌开拍。其中,徐悲鸿20世纪40年代的几幅作品颇引人瞩目,如创作于1944年的《费宫人》是蒋碧薇的旧藏之物,应是二人签字离婚时交给蒋氏的一百幅画作之一;绘于1948年的《竹报平安》较之早年富战斗意义的雄鸡而充满祥和的气息。

  徐悲鸿 《费宫人》

  设色纸本,94.5×39.6cm

  《费宫人》作于1944年,为蒋碧薇旧藏,应属其与徐悲鸿离婚时,徐氏赠予的一百幅作品之一。费宫人,名珍娥,又作贞娥,明末崇祯时宫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她易装假扮长平公主,被赏赐给猛将罗虎。新婚之夜,她刺死酒醉的“丈夫”,自杀殉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费贞娥刺虎”的故事,其事见载于《明史·列传·后妃二》,后代的文艺作品中屡有表现。卢沟桥事变之前,程砚秋推出了改编的京剧《费宫人》,1939年李萍倩导演的《费贞娥刺虎》电影在上海公映,这些文艺作品进一步赋予了这个题材以唤醒民族斗志、歌颂以弱胜强、抒发家仇国耻的寓意,徐悲鸿此作显然脱不开这一精神象征。

  徐悲鸿的水墨仕女画很少,集中于抗战时期,以1943、1944两年尤多,如以诗词内容入画的《落花人独立》、《日暮倚修竹》,取材自文学作品的《湘夫人》等,而历史故事题材,则多描绘勇敢果决的女性形象,如1938年的《荆十三娘》,1941、1944年两度创作的《赵姬》。这些题材均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似乎不见于其他时期。研究者称徐悲鸿的水墨仕女,多是以孑立于浊世的佳人自比,而描绘费宫人等颇具抗争精神的女性,内涵则不言而喻。

  此作表现费宫人持剑欲刺虎一幕,其屈膝站立,上身微倾,将剑隐蔽在胸前,并警觉地扭头凝听屋外响动。画家细腻地刻画了费宫女婀娜的体态,唯神情大义凛然,似乎暗合了袁枚在《费宫人刺虎歌》中的表现手法:“妾手纤纤软玉枝,事成不成未可知。妾心耿耿精金炼,刺虎犹如刺绣时。”强化了女子的柔弱与刚毅之间的反差。画中费宫人的脸庞、紫衫白裙,甚至是翡翠的耳坠和手镯,均与《落花人独立》中的女子如出一辙,眉眼与画家这一时期的爱人神似,另有一说此种开脸是结合了画家本人的面相特征,但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仕女的创作与画家的心境有莫大关系,是其情感的宣泄和寄托。人物的造型、线条以传统的国画手段勾勒,而五官和手的刻画、脸部和裙子的渲染,则融入西画技巧,因此在柔美的身段之外,透出一股英气,这在中国近代仕女画中独树一帜。右下角钤“真宰上诉”压脚印,足证画家对此作的满意程度。

  落款中的良风垭,即凉风垭,位于重庆远郊。1944年暑假,徐悲鸿应友人杨德纯的邀请,偕廖静文至其位于凉风垭的家中避暑,在此处徐悲鸿创作了不少佳作。之后不久,蒋碧薇应允以一百万和一百幅徐悲鸿画作的条件离婚,据称画家陆续送作品给蒋氏挑选,直到其满意为止。从已确知的例证来看,这批作品较少应酬敷衍之作,恐怕既因蒋的艺术鉴赏力不俗,又出于徐悲鸿的诚意。

  1945年12月31日,徐蒋二人正式举行离婚协议签字仪式,长达十余年的纠葛方告结束,此幅《费宫女》作为这段感情终点的见证,曾长期被蒋氏珍藏,弥足可贵。

  徐悲鸿 《竹报平安》

  设色纸本,132×59cm

  此作曾经薛满生、画家许麟庐递藏。上款“文卿”薛满生,号文卿,室名约斋,江苏无锡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伪满洲国国务秘书,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活跃于北京书画界,与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皆有往还。精鉴藏,有“江南巨眼”之称,其四十年代中后期于长春所购的清宫流散书画,今为无锡市博物馆重要馆藏。

  徐悲鸿 《立马》

  设色纸本,134×65cm

  《立马》作于1941年,正是徐悲鸿一生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以大写意刻画一匹雄姿勃勃、高大健壮的骏马立于草地上,笔致准确、凝练。画面构图简洁,仅以湿笔青黄稍染草地,寥寥数笔勾草木,骏马几乎充满画幅,它三足踏地,右后蹄微微抬起,颈部鬃毛与马尾随风飞扬,转颈回眸,似在谛听风吹草动之声,神情警觉,生动表现出立马稳中有变的姿态,静中寓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徐悲鸿曾在《星洲日报》中撰文称:“身居后方者,无论如何努力,总比不上前方将士兵器悬殊无间寒暑之苦战”,于是尽文人之力,将爱国忧世之情,全然倾注在画笔中,志在“尽我所能,以期有所裨补于我们极度挣扎中之国。”他心系祖国,亦身体力行,在1939年至1941年间,陆续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及槟城等地举办筹赈画展,售画所得,全数拨充救济难民费用,南洋华侨仰慕徐氏艺术,争相购藏。因徐悲鸿在南洋以画马大师著称,故其各种姿态的骏马最受推重,绅商名流纷纷以重金向徐悲鸿索马。此幅骏马肆意的笔墨宣泄出画家心中的郁结与愤慨,激励世界华人抗敌斗志。上款“邦珍先生”待考,应为当时南洋实力人士,或为慕名而来的侨领之属。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