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22 10:35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留下一句“不疯魔,不成活”,把人生活成了戏;创造了无数喜剧形象的演员罗宾·威廉姆斯最终却在精神疾病的困扰下选择自杀。总有人说艺术家都是疯子,这显然偏颇,有很多艺术家快乐且富有的活着。但不可否认,在艺术史中,也有一些艺术家似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放出了无数自己无法负荷的精神粒子,在这些无法承载的痛苦与幻象中挣扎。本周的小讲堂将为大家介绍几位与魔鬼搏斗的艺术家,疾病或折磨着他们的身体,或侵蚀着他们的精神,而艺术,成了他们精神的出口。
爱德华·蒙克:魔鬼伴随他一生
▲Self-Portrait I Edvard Munch · 1895-1896
对于十九世纪的人来说,肺结核就是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白色瘟疫”。不幸的是,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就出生在挪威的一个被肺结核浸染了的城市,奥斯陆城。
▲奥斯陆城的约翰街(Evening On Karl Johan Street,1892)
蒙克的家人本来过着安分的清教徒式生活,祖父是神职人员,父亲是陆军军医。然而在蒙克5岁之后,他在这个阴郁的小城中打开了自己噩梦般的童年。这一年母亲死于肺结核,随后的十年中,肺结核又夺走了祖母和姐姐的生命。不仅如此,蒙克家族有精神病史,祖父因精神病去世,父亲也在接连的不幸中精神失常,并有暴力倾向。
▲The Sick Child,1885-1886
蒙克1886年的作品《病孩子》中,姐姐已经奄奄一息,五官模糊,似乎正在安慰身边的母亲。这种让人窒息的童年生活让蒙克成为了一个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人。他的遗稿中曾写道“我继承了人类最大的敌人——肺结核和精神病的遗产,疾病、精神错乱和死亡是我摇篮周围的黑色天使。”
▲Death of Marat I,Edvard Munch · 1907
18岁的蒙克开始绘画,用这种方式探索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然而他始终没有逃脱魔鬼的掌控。26岁时,父亲去世,妹妹精神分裂,五年后,弟弟病逝。虽然蒙克在绘画中找到了自己,但现实总能在他陶醉时一拳打醒他,不给他喘息的机会,让他面对比之前更糟的生活。在这种遭遇下,绘画一直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出口。他作品的内核都是情绪。所有线条和颜色都失去了自己本身的意义,统一在一种让人绝望的愁绪中。
▲the scream,1893
“当时正当日落,我和两位朋友走在路上,突然我感到一阵悲伤,眼前的天空也突然变得血红。我停下脚步,身子靠在栏杆上,感觉疲劳得要死,红红的燃烧的天空如同血与刀剑一般,笼罩在蓝黑色峡湾与城市之上。”蒙克在日记中写道。
▲girl and death,1894
▲vampire 1902
“为什么我生来就受到诅咒?为什么我要来到这个世界?”蒙克画中的每一笔都在呐喊。毕加索:强大者也有一段蓝色时光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似乎无所不能。他的一生都在进行各种实验,没有一种固定的绘画风格能让他满足。从最早写实的绘画到后来的立体主义,他完全是一个掌控者。所以强大之如他,居然也曾深受抑郁的困扰,让人十分诧异。
▲毕加索早期作品(Plaster male torso Pablo Picasso · 1893)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Guitar (I love Eva) Pablo Picasso · 1912)
1900年,毕加索只身从西班牙来到巴黎。年轻的毕加索迅速陶醉在巴黎的现代氛围中,从他此时作品绚烂的颜色中也能感受到他的兴奋。
▲the sun king-1901
▲self portrait-1901
然而,新鲜感过去之后,他逐渐感受到客居异乡所带来的孤独。毕加索渐渐意识到西班牙弗拉明戈似的奔放在这座城市中似乎行不通,他面前的人们全都文质彬彬,高雅而得体。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和巴黎的西班牙移民们待在一起,这些移民大多是流浪和失业者。
▲the fortune-1901
▲the absinthe drinker-1901
1901年,在巴黎找不到认同的毕加索又得知一个消息。他的挚友卡洛斯·卡萨吉玛斯(Carlos Casagemas)因恋爱失败而开枪自杀。这让他大受打击,挚友死后,毕加索变得更加抑郁,开始用忧郁的蓝色调作画。
▲evocation the burial of Casagemas-1901
下面这张是毕加索1901年晚些时候的自画像,与上面同年的那幅对比,就能看出在短短的时间内他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self portrait 1901
1904年,爱情治愈了阴郁中的毕加索。他与巴黎遇见的模特费尔南德·奥利弗(Fernande Olivier)坠入爱河,妓女、酒鬼已经从他的画面中消失,他开始画马戏团、小丑等等让人开心的题材,所有的作品都笼罩上了一层粉红色。
▲Acrobat And Young Harlequin,Pablo Picasso 1905
丢勒:最隐秘而深邃的忧郁今天的我们看来,16世纪画家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的忧郁似乎是最难解的。他的这幅画名为《忧郁I》,然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出来。几个世纪过去了,画中的元素对我们来说就像密码一样,要破解很多符号才能看到丢勒的忧郁。
▲melancholia I-1514
这幅《忧郁I》中,主体人物托腮而坐,握紧拳头,面色凝重。自古埃及以来,以手撑头的姿势就用来代表抑郁,代表着沉思、疲惫与悲伤;中世纪中一些绘画中,攥拳头被用来描绘抑郁者。除此之外,人物腰间挂着的钥匙和脚边的钱包代表着权力和财富,也与当时把抑郁者和守财奴联系在一起的说法有关。
▲主体人物
人物之外的部分,便是忧郁的来源。在人物的后面,一个带翅膀的男孩坐在一块磨石上。有研究者认为这块磨石也有象征意义。在柏拉图的《大希庇亚斯》中,曾把愚蠢的人讽刺为“磨石”:“既没有耳朵,又没有脑子”。而对执着于在绘画中使用科学方法、准确测量的丢勒来说,无知无疑是让他担心的地方。
▲男孩与磨石
丢勒喜欢用数理探索世界,这些分布在画面各处的天平、沙漏、刨子、各种几何体以及墙上的四字魔方阵,代表着各种以数字为基础的测量方式,这些既是丢勒想要探索的,也是让他忧郁的。
▲天平
▲沙漏
魔方阵,也称幻方,是把与1、2、3等相连续的整数,配列成正方形,使排列在纵向、横向及对角线各数的和相等的游戏。最下面一行的15 14,正是丢勒母亲去世的时间。
▲四次魔方阵
在画面的左侧,有水、蝙蝠和狗。蝙蝠在占星术和神秘学中本来就代表着忧郁,而它手中拿着的“Melencolia I”(意为“忧郁”)更能说明这个问题。狗和水面的含义更为隐晦。狗与土星之神萨图恩(Saturn)有关,同时16世纪的人们认为潮汐来自于土星的力量。这就把这两个元素的意义指向了土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土星影响着世中杰出的人,使他们变得抑郁。
相比于蒙克和毕加索,丢勒并非抑郁症患者,他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更宏观的忧郁,他所处的时代让他陷入了一种人与世界关系的无措之中。精神疾病似乎更钟爱艺术家。1995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阿诺德•路德维格(Arnold M. Ludwig)发布了一份以20世纪艺术、科学、政治等行业的佼佼者为基础的研究,研究覆盖了1004人。经统计发现,这些人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在调查范围中,50%的艺术家曾遭受抑郁症的困扰。对于艺术家们来说,脆弱和破碎的精神让他们更加敏感。也许没有这些疾病,就没有如此精彩的作品,但我们无法感谢疾病,无法感谢它给予艺术家们的折磨与挣扎。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