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油画四条屏探索记

  靳之林对陕北高原、黄河、玉米地、雪景有着特殊的喜爱。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于生命的火热激情。陕北高原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是母亲河,他画了一百多幅乾坤湾,还意犹未尽,每年都会回到黄河不断地去歌颂黄河。玉米地的生命勃发的生机也总是激动着他的画情。雪景是他认为天、地、人融为一体的最佳状态。这些都是他描绘不尽的画题。
  只有大自然能够激发他拿起画笔。他描绘的往往是有意味的景观,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气息。他在这些题材的绘画中,已经忘记了技术,只是要把色彩根据他的感觉涂满画面。画到动情时,他往往连拧开颜料管口,或者找出小剪刀剪开颜料管都嫌占用时间,急切之下,直接用嘴咬开颜料管。
  靳之林的作品几乎全是在外光下创作的,跟法国印象派的观点一致。靳之林认为外光下不断变换的色彩具有生命的张力,他迷恋种种色彩的变化。虽然靳之林在国立北平艺专学习期间,受过各种油画创作技巧的训练。但是他最喜欢印象派的方法。靳尚谊先生认为靳之林创作的《燃烧的玉米地》,已经达到了法国印象派的作品水准。
  四条屏是中国画中的经典形式。一个偶然的机会,造就了靳之林的油画条屏。
  2000年夏,靳之林做了一次大手术,术后修养期间,他到北京紫竹院散心,按照老习惯,他带了画箱和两块68×53公分尺寸的画布。此时的荷塘荷花盛开,靳之林情不自禁拿起一块画布就画,一气呵成,荷花荷叶铺满画面,但是总觉得气韵没有贯通,于是把另一块空白画布放在下面,让爱人靳文香扶着接起来画完条条荷杆和水塘。两个68公分加起来的长度刚好是国画中四尺整纸的长度,无意间合成了国画条屏的尺度。第二天靳之林又到紫竹院新画了一幅,也是这样的条屏。这两幅油画条屏作品开启了靳之林进行油画四条屏的探索尝试。
  靳之林留校工作后作为董希文先生助教任教于油画系董希文油画工作室,深受董希文的影响。董希文油画中的中国气派是靳之林的艺术追求。
  靳之林喜爱大自然,无论画幅大小,大都是直接写生完成。在与大自然的情感交融中,进入“万物与我合一”的境界,一气呵成。在国立北平艺专求学期间,徐悲鸿要求学习油画的学生也要上国画课,齐白石给靳之林他们班上课示范过画荷花,田世光教过他们画玉兰花。而在靳之林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前,在吴静汀和李智超的指导下临摹了300多幅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深厚功底,使他有条件尝试把国画的用笔移植到油画上。靳之林在写生时大都用西方的扇形油画笔,迅速完成画面色调的覆盖与调整,同时以中国狼毫笔,以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之势,完成宇宙之气的流动运行。靳之林不仅把国画的画法引入油画,更探索用油画来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怀。
  发掘民间文化造型体系后,靳之林对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四条屏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山是天,是阳,水是地,是阴。装裱形式有天头,有地头,天地人合一,体现了通天通地的阴阳观哲学,是天地与我合一,万物与我合一,天地万物与我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的永恒哲学主题。四条屏能加强文化的分量,同样的山水,春夏秋冬,增加了中国本原哲学的时空观念,同一个内容,增加了“叠句”的效果。
  对油画四条屏的探索,是靳之林的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阴阳观和生生观在绘画上应用的尝试。

作者:岳洁琼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