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树石:洛特曼的文本之思——以《艺术文本的结构》为例

2017-10-30 16:30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语言、编码、信号等)的科学。符号学运用于文学研究是一条很有意义,也很有重大收获的途径。

  任何符号都包括两个方面:能指和所指。符号学就是研究能指和所指关系的学科,也就是意指的作用。符号只有组成系统才能产生作用,系统是靠编码而成立的。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以符号为其特征的事实决定了它是符号的体系,因此文学作品也是一种符号系统,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其特征就在于艺术是一种使用特殊符号的特殊系统,也就是说,艺术语言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第二语言、第二符号系统。艺术符号系统的编码不同于一般的技术符号编码。技术符号编码基本上是单一的,所指要求明白、准确,它排除风格和内涵变化的可能性。相反,在艺术符号系统的编码中,这些所指的风格和内涵变化的可能性却非常大。

  (1)美就是信息:艺术文本的审美价值所在

  在《艺术文本的结构》中,洛特曼所有的观点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展开的:把艺术文本当做有生命的活生物体来看待。艺术文本的生命就体现在“艺术语言能以极小的篇幅集中惊人的信息量(试比较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和心理学教科书)。”信息也即意义,一部作品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意义就越丰富,它的审美价值就越高,反之,信息量越少,意义就越小,它的审美价值就越低。因此,洛特曼说:“美就是信息。”

  伊格尔顿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评述洛特曼的观点时说:“洛特曼认为诗的原文是一种‘系统的系统’,是一种关系的关系。诗是可以想象的最复杂的语言表现形式,它把好几个系统凝聚在一起,其中每个系统都含有其张力、对应、重复和对立面,而且其中每一个系统都不断修正其他所有的系统。实际上,一首诗必须一读再读,因为它的某些结构只有以回顾的方式才能理解。”意大利符号学家埃科在《开放的作品》中也认为,文学等艺术作品是可以无限阐释的符号体系,“任何艺术作品,即使是已经完成、结构上无懈可击至善至美‘划上句号’的作品,依然处于‘开放’状态,至少人们可以以不通的方式阐释它而不至于损害它的独特性。”

  洛特曼在《艺术文本的结构》中还认为:艺术文本的信息,是其他方式无法贮存和传达的,读者对它的任何解释,都只能是一种近似。因此,苏珊·朗格说:“所谓艺术符号,也就是表现性形式,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符号,因为它并不传达某种超出了它自身的意义,因而我们不能说它包含着某种意义。它所包含的真正的东西是一种意味。”就是说,艺术符号虽也指涉外在事物,但它的意义在于体验,在于表现,它具有一种创造能力,艺术符号对任何约定都是自由的。

  在美学史上,直接面对艺术作品来对美下定义,并不多见,洛特曼看到了美学研究与艺术本体之间的脱节现象,他把对美的哲学沉思融入对艺术文本特征的探索之中,艺术文本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能容纳无穷信息的机制,对信息本身的性质并未做出明确的分析。

  (2)美的载体:语言和结构

  美的载体,也即信息的载体乃是语言和结构。

  艺术是一种交流手段,它是联结发送者和接受者的纽带,如果我们把语言定义为“作为交流手段并使用符号的任何有序系统”的话,那么无疑可以把艺术看做一种使用特殊符号的特殊系统。也就是说:艺术语言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第二语言,第二符号系统。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不仅艺术文本如此,所有类型的文本都如此。研究艺术文本的特殊性,其实就是探寻艺术语言的奥秘:它何以能够在篇幅极短小的文本中聚集大量的信息?他认为:自然语言的结构是一种有序的组织。这种结构是完全自动化的,说话者的注意力仅集中在信息上,对语言的知觉完全是自动进行的,而在艺术中,尤其是在现代的艺术中,正是艺术语言的结构向交流活动的参加者提供信息:“自然本身混乱,有序法则的无序;这正是作者构建他所希望传送的信息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艺术文本中,信息的载体,除了语言之外还有结构。

  结构的复杂性与信息的复杂性是成正比的。艺术语言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结构。结构是艺术文本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艺术作品的思想不可能存在于具体的结构之外,形式与内容的二重性应当由“思想”和“结构”的概念来代替。

  (3)美的产生:重新编码与外文本

  美的产生依赖于信息的产生,而所谓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意义。意义是所有使用符号的科学的首要问题。

  意义通过内部重新编码而形成。符号系统是有可能形成意义的,但不是由两个不同类型的结构链的合并来形成意义,而是通过系统自身、系统内部的两个结构链的合并来形成意义,即通过同一套代码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相吻合来形成意义。更为普遍的意义通过外部重新编码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两个结构链之间以及它们的单个成分之间的对等确立起来,对等的因素成双成对结合在符号之中。在重新编码之中,相互等同的结构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差距就越大,把一种系统转变为另一种系统的变换活动的内容就越丰富。

  除了重新编码之外,文本和外文本的联系也是形成意义的一条途径。“那些凭借由自己主观选择的代码去译解作品的读者,无疑会极大地歪曲作品的原意;但如果完全脱离文本与其外文本的联系去译解作品,那作品则不会有任何意义。”

  在洛特曼看来,艺术结构的外文本部分是艺术整体中极富于意义的真实存在,而且,它比文本更不稳定,更为多变,具有许多人为的特征,借助它的帮助,人们可以把大量的非艺术信息转变为艺术信息,这就是艺术文本包容无尽信息的根源之一。

  (4)对比和对立

  洛特曼非常重视艺术文本中的“对比”和“对立”。他认为对比与对立越鲜明,艺术文本中的信息量就越丰富。反之,对比与对立越模糊,艺术文本的信息量就越稀少。如他分析莱蒙托夫的诗歌《祈祷》,就找出了其中的两大对立系列:

  1、 上帝 永恒 光明 善良 实在

  2、人间 瞬间 黑暗 罪恶 幻影

  在这两大对立之间,祈祷者“我”自成一体,于是莱蒙托夫的这首诗便是由三大系列结构组成。彼此间的相互否定并没有抵消,而是同时进入了对比和对立的关系之中。在艺术文本中,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可能的,就因为在艺术中,冲突的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胜利是不可能的。“在《祈祷》这首诗中,宗教意识结构使得它既具有艺术魅力,又具有庄严法相;祈祷之所以为诗,根源就在于这种包容性。就艺术文本而言,对立各方任何一方的完全胜利,就意味着艺术的灭亡。”

  (5)分析作品信息的步骤:聚合体与结构段的研究

  根据《苏联百科辞典》的解释,聚合体的意思是:语言研究的两个方面之一,研究语言各种成分以及处于对立关系中的这些成分的类别,在若干相互排斥成分中选出一种。显然,洛特曼认为艺术文本的结构模式类似于语言的结构模式:两者都是一种等级体制,于是就套用结构语言学的术语来研究艺术文本结构。结构段与聚合体相对,《苏联百科辞典》把它解释为:语言研究的两个方面之一,在线性序列中研究语言单位,亦即研究语言单位前后串联成文句而产生的现实联系。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