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底足的鉴定

2017-12-30 09:30

  从底足鉴定瓷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各个朝代的器底之工艺,看其相符不相符,如足是什么形状的足,胎是什么质量的胎。

  (2)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3)鉴定其垫烧痕迹,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官哥有“跌足",明之以前之物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是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而已。

  (4)鉴定其足底露胎之处之火石红,各个时期都有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之民窑削足之处火石红就特别浓显,仿品之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尽显轻浮不定,有的还偏黄。

  (5)明之中期以前的器物,其挖脚就特别明显,如宋之瓶的挖脚、明之洪武碗之脚就特别突出,尤其是民窑,仿佛挖得像个小碗(因挖脚挖得浅),而仿品则挖得就不自然,甚至不是挖脚,而是模注。

  (6)由底足察看各个时期胎釉的结合情况。明以前,一般都有护胎土、化状土或子金土呈现,而仿品则要不涂点朱砂红,要不涂点浆水,要不没有。

  (7)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上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8)由于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就看不到什么痕迹;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