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给丹麦王妃画像

  
沈嘉蔚笔下的丹麦王妃,别具丰韵。

  从2003年开始,我就开始忙个不停。澳洲国立肖像艺术馆已经陈列了我的三张肖像。其中有一张画是2005年画的。这一年,澳大利亚出了一个灰姑娘。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一帮年轻人在一个小酒馆喝酒,隔壁桌子上是几个女孩,有个男孩就邀请女孩过来一起喝。过来以后,一男一女聊得很开心。过了半个小时以后那女孩才知道,小伙子是丹麦的王太子。那个女孩是个平民,父亲是教授。然后,他们就恋爱了,2004年结了婚。对于澳洲来讲,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电视台全程转播,我也看了。2005年2月,这对夫妇首次回澳洲访问。国立肖像艺术馆馆长就想给王妃画张像放在肖像馆里面。这样,他们找了几个画家的资料,送到丹麦王室让他们选。这个王妃选了我。临到他们夫妇要来澳洲了,艺术馆才通知我。

  这样一来,这件事就变成了一件很大的新闻。因为这个王妃在澳大利亚完全是一个当红明星级的人物,大报、小报随时报道着她的一举一动。我变成了她的肖像画家马上成了一个新闻,而且,这个肖像画家不是白人,而是一个中国人。因此,报纸全都报道了。王妃回到悉尼后,我到她下榻的香格里拉饭店,她给了我三个小时的见面时间。我画了一些速写,也拍了很多照片。从她站立的窗口,可以看到悉尼歌剧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因为悉尼歌剧院是丹麦的设计师到澳洲来设计的标志性建筑。现在,一个澳洲姑娘嫁到了丹麦,后来我就把它画在画里面了。这时,有一个记者给悉尼最重要的报纸《悉尼晨锋报》写了一篇长文,讲我的故事。这张画半年以后我就完成了,送去以后又成了一个大新闻。

  2006年,这张画要到丹麦去展览。同时,丹麦皇室请了另外一个澳大利亚画家给王妃画的一张画要揭幕。两张王妃的肖像同时挂在一个房间里。还有两张就是画家的自画像。我就给自己画了一张很诙谐的《刹那间回到1900年》拿去挂着,画面上,我穿着清朝的衣服,一只白鹦鹉停在我头上。在这个仪式上,我还和王子、王妃聊了一会儿。我当时见王妃的时候画的一张速写,她想要,我也带去送给了她。

  《悉尼晨锋报》对我的长篇报道引起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兴趣。他觉得我的故事挺有意思,就想按照他自己讲故事的方式拍一个纪录片。这个导演比我小两岁,八岁的时候从丹麦移民到澳洲,所以喜欢拍一些移民的故事。为此,他申请到了政府18万澳元的资助,为我安排了一次回国之行。2007年,他把我所有生活过的地方全部走了一遍。在一个月时间里,我们跑遍了上海、嘉兴、北大荒、沈阳、北京等地。他跟着我拍了一百多个小时,最终,他编成了一个多小时的纪录片,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的8月5日在澳大利亚SBS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放了。据统计,大概有10万人看了这个节目。这样一来很糟糕,我走到一处,经常有人认出来,过来和我打招呼。

  采写/本报记者 张弘

作者:张弘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