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07 09:05
何谓“不画之画”?即在绘画过程中不去刻意塑造和描绘形象,而形象又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画面上,这是一种具有东方艺术哲理的绘画表现之“道”。而出典来源于庄子在《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中讲述的一则“不射之射”的寓言故事。
“射之射”是有固定目标的射箭状态,“不射之射”是没有固定目标,抛开技巧而忘我的射箭状态,是射箭的一种至高境界。庄子是辩证大师,在他看来技巧并不是纯粹的技巧,它还是“道”,“射技”即“射道”,这个故事阐述了中国先秦时代的技道哲学观,引申在绘画创作中,即“画技”亦是“画道”,从“画之画”的状态到“不画之画”的境界,是艺术创造的飞跃与升华。画家能“不画之画”,必定具备了“画之画”的高超技术,这是基本的前提要素,这种技术就是对画面节奏、布局和造型能力的掌控,而非只是画得像某具体物象;其次,非刻意去描绘具体的对象,油彩或墨彩通过笔触运动在画面中自然留下痕迹,形成具象或非具象的造型及构成,墨与墨之间关系、色与色之间关系达到自然和谐;最后最重要的“不画之画”要义,就是没有主动去表达、去表现具体的事物,它却在画面上抽象地显露出来,其呈现状态犹如“浑然天成”,而非人工刻意追求能企及。欣赏张功慤的画作,经常看经常会有新的发现,这大概就是张功慤现代水墨的奥妙,它在形式上与传统的中国画拉开了距离,但在精神内涵上却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艺道保持着一致。
有人说中国画画的就是哲学,那么“不画之画”应该就是那一层哲学境界了。如果说齐白石的一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道出了中国画的美学高度,那么在张功慤的绘画造型中,物象表现游离在“有与无之间”就是艺术境界的再一次升华。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奚耀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