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无处不在的镜像中 我们很乐意迷失

2018-05-09 10:30

  艺术家将日常生活里的现成品融合在雕塑中来反映平凡陈腐的日常生活的复杂性和彷徨。

  艺术家乌尔斯·费舍尔(Urs Fischer)1973年生于瑞士苏黎世, 现工作和生活在柏林,洛杉矶和苏黎世。1996年,他在苏黎世举办了第一个个展之后,作品开始在全世界各地美术馆展出。

  费舍尔目前将他的工作室设立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Red Hook。他一向以大胆创作,富于想象,和将现成品通过即兴发挥的方式创作出艺术作品而闻名。

  他的艺术实践更多地关注物体本质,创作行为的本身,以及将前两者结合起来的不可预测的创作过程。他仿佛一个“炼金术士”,擅长在艺术史和地下文化中穿梭,调动废物美学的手法去推翻传统的雕塑语言。

  他深信每件物品都有他自己的独特性而存在,即所谓的raw energy,他将这些日常物件加以拆解,组合并重新赋予它们新的定义。

  2005年,乌尔斯·费舍尔的个展“面包房”在米兰的Istituto dei Ciechi in Via Vivaio展出,这是他在意大利的第一个个展。

  “面包房”是一间按真人居住环境搭建的房间。房间的主体是木结构,由长短不一的木材搭建而成,并用钉子稳固,屋脊外露着。墙和屋顶,以及木材与木材之间都是由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大块的烤过的面包和膨胀泡沫塑料组成。房屋中间铺有东方式的地毯,除此之外,屋子里还有几只还没有学会飞行的鹦鹉。

  随着展览时间的推移,面包逐渐腐烂,面包屑和木屑落了满地,并且散发出一种陈腐的,特殊的味道,吞噬了一群幼小的多彩的鹦鹉。

  和乌尔斯·费舍尔惯常的作品一样,“面包房”运用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材料,如面包、木材、膨胀泡沫塑料等。艺术家用简单的,孩童般的眼光,创造出这样一个古老的建筑,并放入了几只还不会飞的鹦鹉,增加了其生活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包开始变质,原始的材料在发生变化。通过这种自然地转换,艺术家希望能反映出我们日常的,却是变化的,不稳定的生活。

  除此之外,乌尔斯·费舍尔还曾将51个由铬钢做成地立方体放在纽约新美术馆。

  这些立方体形状和比例各异,高低错落地摆放着,有接近于地面的,也有高到天花板的,在展厅中间成网格状排列。每个立方体的朝上一面都有一张丝网印刷的图片,被镶贴在立方体里面,图片上呈现的是不同的都市风景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立方体四周都能通过镜像呈现出这张图片的内容,如雕塑,日常食物,电话亭,大厦等等。有趣的是,由于立方体的四周都是镜面,所以能反照出周围立方体所呈现的东西,使得每个立方体上呈现出重叠的不同的物件。整个作品一共有近25000张照片和超过12吨的不锈钢组成。

  在这个作品中,费舍尔玩弄起了每个立方体的大小,据他说最终每个立方体的大小是由建筑空间所决定的。

  帝国大厦是这件作品中最高的立方体,顶端还站立着金刚。当然,这里的帝国大厦比现实中的大厦要低太多了。但是所有的食物都比现实生活中要放大许多倍,例如面包,香肠,梨等等,在一些照片中这些食物是新鲜的,刚被切开的,而另一些照片中它们则是腐烂的。

  但是盒子中呈现的梯子和破损的吉他与真实物体的大小差不多。面对这些立方体,镜面的恍惚和所呈现出的重叠的物体,会让观者仿佛置身于视觉的迷宫中,同时呈现了非实质的,照相写实主义的场景。

  这些极小主义的立方体里面所呈现的物体只能看却不能接触,立方体最上端的图片只是增加了物体的平面感。当我们在这些冰冷,闪闪发光的镜面中看到我们自己的投影,我们是否开始感觉到在这个消费主义社会,我们正在疏离功利主义和这些可任意使用的物件。

  尽管观者会被这些镜像的立方体所反射出来的不同物件弄得眼花缭乱,但是人们似乎还是乐意地在这个作品中间迷失方向。

  费舍尔还有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作品就是根据收藏家皮特·布兰特(Peter Brant) 书房真实场景创作的壁纸装置作品。

  这件作品源于乌尔斯·费舍尔2010年在布兰特基金会艺术研究中心(Brant Foundation Art Study Center)的个展。

  主人公皮特·布兰特(Peter Brant)很早就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他的收藏有杰夫·昆斯(Jeff Koons),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等名家的作品,乌尔斯·费舍尔的作品也在他的收藏名单之中。

  布兰特非常欣赏费舍尔,认为他是个很有自己想法,很前卫的艺术家,他很好地将自己的观念融合在作品当中,而且非常擅长在作品中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时间久了,布兰特和费舍尔成为了朋友。当布兰特基金会艺术研究中心修建完毕后,皮特邀请乌尔斯为该中心特别创作一个现场装置,于是有了这个壁纸作品Abstract Slavery。

  艺术家在艺术中心创作了2间跟真实房间大小差不多的空间,里面的布置都是根据皮特·布兰特的书房摆设而来,呈现了他书房的装饰艺术。有意思的是,这件作品是艺术家根据布兰特书房的每个角落拍摄的照片做成壁纸黏贴在展览现场而成的二维作品。

  由于细节的精致,书房里的每本书,布兰特的每件收藏品的细节都制作得非常到位,使得这个二维的墙纸作品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三维的真实空间。其中,房间中间还有布兰特的蜡像,一个站立在椅子旁,一个坐在椅子上。两个蜡像被艺术家做成了与真人大小一致的蜡烛,在展览期间慢慢燃尽。这个作品满足了观者对于布兰特个人收藏品和居住环境的好奇。

  在费舍尔的雕塑作品中,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将看似普通,与艺术无关的普通物品,如家具,水果,蔬菜,玻璃杯,镜子,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腊等转换成非同一般的元素,来体现他对于材料的实验性的改革。

  一些人认为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世隔绝的,或者说作品内在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也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是具有社会性的,触及到艺术史范畴,但又不是附属于学院风格,同时又能取悦于大众。

  这可能与他从没有进过艺术院校学习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他相信艺术理念除了可以从书中学来之外,日常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