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拍卖高校专利 你听过么?

2018-07-19 15:21

  “有人报价260万,加价幅度最低10万元,有没有人加?”“300万!还有没有企业加价?最后30秒!”昨天,上海首场高校专利成果专场竞价(拍卖)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该校教师研发的6个项目参加竞拍。最终,这些项目都受让给了企业,成交额合计502万元。

  交易有了专业平台

  这场竞拍会由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同济大学联合举办,旨在把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是为落实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2条”,由市政府批复组建的一个国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去年11月起正式运营。据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市场部总监黄刚介绍,中心的专利交易分为项目录入、项目审核、信息发布、摘牌受让、网络竞价或拍卖、组织签约、价款结算、出具交易凭证等若干环节,为此开发了一套线上知识产权交易系统,管理整个交易流程。“作为第三方机构,科研团队和企业通过中心进行专利交易的好处是安全和规范,而且能实现交易双方需求的充分对接、真实体现交易价值。中心还提供一系列技术转移服务,为科研人员推介成果,根据企业需求寻找科研人员。”

  

  近日,同济大学的87个项目在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结果,有6个项目获得企业青睐,被摘牌受让。其中部分项目被两家及以上企业摘牌,需要网络竞价。为了让同济科研人员了解这种交易模式,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将知识产权交易竞价系统“搬”到了同济校园,让网络竞价活动直观地呈现出来。于是,现场出现了像拍卖会一样的热闹场景。

  无线充电专利拍出300万元

  6个项目中,挂牌价最高的是“一种基于美特材料中电磁遂穿效应的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8项专利和专利申请权,为250万元,最终以300万元成交,受让人是一家上海企业。同济大学教授李云辉告诉记者,这是原始创新成果,通过电磁波、电磁场领域的基础研究,他所在的科研团队发明了多项无线充电技术,已申请3项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和5项国家发明专利。与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相比,这些原创技术有很大优势——能将大面积无线充电发射端发出的电磁场“约束”到直径5厘米的线圈里,能量转换效率达到70%以上;同时,在50×50×20立方厘米的立体空间内,动态、稳定地提供60%—80%的无线能量传输效率。

  上海企业以300万元获得这8项专利和专利申请权的独家许可后,有望开发出比现有产品性能更好、可工业化量产的无线充电设备,用于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俞陶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