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身边的朋友们,平时忙于自己的事业,行业不同,关心的事情也不同。可是最近他们都关注起同一家公司:刚刚在美国上市的拼多多。
本来拼多多只是在一部分人的社交圈流传,阿姨们一起拼团砍价,是她们买便宜货和增进感情的互动方式之一。创始人抓住了人比价和社交心理,即便有些产品买回家质量不太好,毕竟便宜,只要不是完全不能用就行。喜欢买名牌的人还是在买名牌,这两个人群,没什么交集。
但是,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就在美国上市,这样快速的成功刺激到了很多人,尤其是互联网创业者。拼多多後来就传出了不少坏消息,例如平台上售卖假名牌:“小米新品”、Adiddios、“VDVD”手机,还有作家和出版人投诉平台上售卖的书籍全部都是盗版……很快群众把拼多多”戏谑为“骗多多”;把它的Slogan“三亿人都在用的购物App”说成“三亿人都敢坑的购物App。
我暂时无法判断拼多多的未来走向,也不能臆断它平台上的假冒伪劣商品究竟是因为发展太快监管不及,还是故作视而不见。与此同时,另一个以便宜作为招徕的电商平台,Brandless,悄悄走上舞台。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一年内融资五千万美元,是硅谷去年最火的创业公司。
取名Brandless,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品牌,反对名牌体系。创始人Tina和Ido致力于通过取消品牌溢价而不是降低质量来实现低价。平台上所有的商品,包括食品、家居、洗护产品等,统统定价3美元。我更加欣賞的是,他們做生意不忘慈善:Brandless还与慈善组织Feeding America合作,每成交一笔订单,就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顿饭。
它的选品思路和包装设计也与它的品牌名字一样十分简约:每个品类只有一款商品,全品类商品数只有三百多。包装上的信息呈现更是有趣:名字——直接告诉你它是干什么用的,勾选标记—— 产品的重要特性,颜色——代表它的香味,信任标记——代表Brandless的认证。一目了然,没有多余。我认为,他设计上奉行简约主义,的确是为这个资讯饱和的世界带来一点新气象。年轻人看到这样明快简洁的包装应该会觉得很吸引吧!
但是没有品牌不等于“三无产品,Brandless的产品开发流程严苛,每一款新品都会进行严格的测试、调整和反复试验,确保质量达到最高要求。同时,Brandless自产自销,消除所有中间流通环节,彻底实现商品由工厂直达到用户手中,提供消费者最低价格。
其实,根据我近几年的观察,大品牌、尤其是传统大品牌对新世代的影响力在逐年减弱,因为年轻人更看重的是态度而不是传统,一些快消品牌为了维持品牌价值而销毁产品的举动,也引发了年轻人的声讨。Brandless正正是它们的反面,我想同时也是目前拼多多的反面,但可能是未来商业的一种方向。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