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
刘斌
讲座摘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定是多元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良渚遗址的发现始于1936年,良渚文化的命名始于1959年,从1986年开始,随着反山、瑶山、莫角山等遗址的重要发现,良渚遗址群的考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良渚遗址群的学术地位逐步提高。2007年,城墙的发现为古城的确认提供了重要保障,而2009年发现的外围水利系统,则不得不令人信服良渚社会成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高级的智慧。今天,良渚古城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圣地,它值得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等世界上其它伟大的古老文明一样被铭记。
主讲人简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曾参加余杭反山、瑶山的考古发掘。2007年至今一直主持良渚古城的考古与研究工作,通过调查、钻探与发掘,发现并确认了良渚古城遗址。出版著作《南河浜》《神巫的世界》,发表有《良渚文化玉琮初探》《良渚文化的鸟与神》等60余篇论文。
《若即若离、相生相克
——半坡与庙底沟彩陶背后的隐喻》
朱雪菲
讲座摘要:史前彩陶是中国考古学诞生时期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彩陶研究有多种不同的角度,目前来看,从工艺美术角度和图像学阐释进行的研究较为热门。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彩陶,将为我们了解文化演进与文化发展中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彩陶最为发达的仰韶时代,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彩陶,向来都是研究的重心。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也是彩陶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主题。我们也许很难还原创那些神秘图案的原始工匠的真实意图,但我们始终对图像背后表达的世界保持好奇。
主讲人简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表论文有《西阴文化的解体与仰韶晚期遗存的生成》《民和阳山墓地随葬彩陶图案分析》等,著有《仰韶时代彩陶的考古学研究》。
讲座时间:2018年11月23日(周五)9:00-12:30
地 点:陕西历史博物馆宣教部二楼多功能厅
讲座题目:《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
主 讲 人:刘斌
讲座题目:《若即若离、相生相克——半坡与庙底沟彩陶背后的隐喻》
主 讲 人:朱雪菲
报名方式:微信添加“陕历博学术讲坛”公众号,在对话框中输入“良渚+姓名+电话”(收到回复则表示报名成功)
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11月22日(周四)下午18:00
报名人数限定:350人
入场方式、时间:凭借报名成功短信于11月23日(周五)8:30—8:50,从陕历博南门入场。
投稿合作邮箱:sxlsbwgkyc@126.com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陕历博学术讲坛公众号
金银 | 盛唐的脉动与挽歌——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玉杂| 皇后之玺背后的传奇故事
金银| 是时候亮出我的“走龙线”了
金银| 一条铜蚕见证一条丝路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投稿合作邮箱:7490433@qq.com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作者:陕西历史博物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