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头条 杨天培:聚天地于内 笼万物于笔

山水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璀璨辉煌,乃中华文化之瑰宝、五千年文明之精华,艺术家通过写心养气的笔墨传递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如若一剂的灵丹妙药,给大众美之享受,灵魂之滋养,入肺纳俯,奇妙无穷。

观著名画家杨天培笔下的山水世界,蕴自然之灵、育芬芳之美、凝智慧之趣,如闻高山流云之韵律,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如入金碧辉煌之庙堂,端庄典雅、威严肃穆;如极目缥缈江河之飞鹜,飞掠疾驰,纵逸翱翔。聚浩然之气,积博学之才,孕育今天之面貌,乃得天地之灵性,纳万物之精华,熔铸今日之特点,给观者审美之情趣、哲思之启迪、心灵之享受。
 
   “杨天培1939年生于北京,1961年师从著名山水画巨匠陆俨少先生,成为入室弟子,随其左右研习笔墨精诣十余载,刻雾裁风,勤学妙悟,深得先师真传。期间杨天培深入历代山水画的精雕细琢,兼学吴湖帆、张大千、傅抱石等山水画的笔法意境,同时不忘遵循师训,游遍名山大川,师造化、得心源,山水图卷落笔前胸有沟壑,勾勒皴擦渲染笔笔生发,尤擅“破墨法”,肆意洒脱不拘一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陆老评其画曰:“脱去凡格,斐然成章。”杨天培山水,是匠心独运于笔下的精心,是灵气游走于纸上的大气,是心境徜徉于高山流水的自由。其精神在线条勾勒与色彩渲染中豁达而又潇洒地伸展,其画重书写性,品格清晰,色调明润,浑厚间尽显飘逸之趣,快意纵写层峦叠翠云烟变幻,连云飞瀑,或恬静柔和、或气势逼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冲击眼球,使观者驰骋画间、沉醉其中。”
 
观杨天培《四条屏—春夏秋冬》,自然山川飘逸雄卓之姿,流光溢彩之美,浑厚华滋之神,行笔如云,潇潇洒洒,施墨如泉,清清爽爽。气象万千的四时交替,在酣畅淋漓的挥洒中信手拈来,沉稳的笔墨中流露俊秀之气,奔放的线条中严守结构变化,独具特色的“破墨法”落纸成惊雷,快意十足,浓淡并举、干湿结合、彩墨交融,得陆俨少先生水面线条之笔法,又出于“陆家”山水之面貌,取张大千泼墨泼彩之特点,又以变化显风采,奔放有法度、挥洒有精神,依心性描绘意趣,情感饱满,笔墨动人。又见苏轼《送乔施州》诗意图竖轴,赭石青绿皴擦出气壮山河之体式,深远处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平远处,山石肌理、结构跃于纸上,效果明显;高远处重彩敷之,并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石峻峭刻削的边沿,反复地用势大力沉的中锋雨点,施墨带彩的侧锋皴擦塑造出岩体的结构和质感,以突显高远山势雄浑之美。整幅画面以书法之笔勾勒轮廓,沿边留出少许空白,形成烟云之势,以表现山形的凹凸和云天的空间布局,刻画入微不失灵动,墨彩交融不失厚重,彰显出大山、大水、大世界的秀丽妩媚,描绘出绚烂多姿的诗意风采。
 
观画者如身临其境,陶怡情操,怡情养性,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舒缓心境、戒骄戒躁,以防浮躁之心落于纸面,火气、俗气具增,而无神采。纵观杨天培山水整体面貌,华美绝伦,如春风含香,秋水视底,能有如此质地干净的杰作,与杨天培个人修养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年时期跟随陆俨少先生学画时,即心境清明,在老师耳提面命的教诲下,杨天培心追手摩于山水画的探索,勤学苦练加独到的绘画才情,使他很快就能深入古法,而又能从自然写生中汲取精华,近十年来,他以宽厚广博的心境,大胸臆写大山水,方格之内,天地之阔,堂堂正正,以古纳新,自出新意,如此精神,是杨天培对艺术不忘初心的见证,是他始终保持艺术面貌纯粹性的价值取向,更是他对艺术的坚守和忠诚。
 

(文/蔡佳霖)


艺术作品欣赏: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