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惠藏·霖青——山水继承传统气韵幽雅,于古朴之中而又另出新意

黄创新,笔名霖青,1970年生,广东省揭阳市人,现为揭阳市梦德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揭阳中国画院画师,潮汕书画研究会揭阳分会理事。其对花鸟,人物皆有所成。而尤擅山水。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变而各具特色,人物画神态意趣精妙,山水继承传统,气韵幽雅,于古朴之中而又另出新意,作品多次入选参展并被收藏和发表于报刊画册。并接受过多家电台媒体的专访。为中青年实力派画家,作品有大的升值空间及收藏价值,为书画界及海内外藏家所喜爱。

许多朋友问我,中国画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想说的是:

中国画美在意境。

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

我个人理解,意境之美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若有若无朦胧美

中国画与西方的写实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以形达意,后者注重写实。

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和诗词,西画的基础是素描和色彩。

从这个基础就能够看出来,中国画是以诗入画,书画结合的,目的是通过形表达个体的主观情感。

唐代王维就是以诗入画,诗画结合的典范,他追求的是一种幽静、淡泊、空寂、玄远的意境,后被推崇为“文人画鼻祖”。

若有若无,似与非似间,有一种朦胧之美。

美与不美,全在读者当下的心境。

蔡元培说:“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

一幅画在那里,那就是画家创造了的美。

你读懂的与画家表现的点重合的越多,越会成为知音。

欣赏者亦有高下之分。

赏心者上,悦目者下。

二是有限无限超越美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范宽,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

他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是绘画中的瑰宝,成为无数画家临习的模板。

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和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高峰。

他的山水画是有着无限的超越美。

这种超越美表现在构图方面,是将有限的实景山水,通过无限的想象力进行复杂精妙的重塑。

表现在意境上,是深远和神秘的,展示了山水的气魄与气势,营造了无与伦比的生动气韵。

表现在笔墨技法上,用笔古朴有力,达到了后人很难超越的境界。

三是不设不施自然美

中国的山水画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产物。

这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造化”的意思是指大自然,“心源”的意思是指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是艺术源于大自然,但大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的成为艺术的美。

他们之间需要作者通过再创造进行转化,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近段时间所画的这些山水画,既师法于古人,而又不拘于古法。

我所追求和强调的就是意境。

在我看来,意境胜过一切。

这些作品,既有浓墨重彩,构图繁复的青绿山水,也有那种淡泊宁静,充满文人气韵的小山小水。

一图如一诗。

希望能够带给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韵和空灵之感。

作者:陈晓辉

黄创新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历来以传统的古典山水画占居主流。而近几年来推崇百花齐放,中西结合,传统的山水画受到了新派画法的挑战。中西艺术的交流与碰撞也使山水画这个画种显得多姿多彩而各擅千秋。而霖青的山水画,既师法于古人,而又不拘于古法。纳旧容新。其山水既有传统山水的古朴,也吸纳了现代山水的一些创作技法,更包含了他自己对笔墨与色彩的一些理解与感受而见于笔端。这就使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山水作品从风格和色彩上几乎每一幅都不太雷同,但却总有着他自己的精神与风韵。既有浓墨重彩,构图繁复的青绿山水,也有那种淡薄宁静,充满文人气韵的小山小水,每一图如一诗。让人仿佛置身唐宋,感受到了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韵和空灵。

喜欢老师作品可微信:yihuicang2018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