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周序雨
大愚《万壑奇峰》未装裱局部截取
“折股钗”是一种对书法线条的借喻,以来形容一种艺术效果,这种表面效果,本质重点不在于外在形态,而是如何用状态和气息去写出来,笔墨中所有的内涵都是人的状态和气息,是一种放松、自然、含蓄的内在精神,所以状态和气息才是写出“折股钗”的关键,状态和气息对了,外在的效果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
传统书画,是精神的艺术,其后又以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宗教等作为基石,往往一根线条之中便包含有对道家自然、儒家中庸、佛家空、无、禅意等精神的理解,这种将内在精神与外在效果相统一,才是传统书画艺术的本质,而“折股钗”,则是状态与精神留在纸上的结果。
“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万岁枯藤”等等这些流传千年的书法术语,是古人对书法线条至高形态与意境的一种借喻,并且每种借喻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特指,比如“屋漏痕”更多的是指线条凝重自然的体态,“印印泥”则指沉着朴茂的笔痕等等。
而“折钗股”被奉为其中,特质便是那圆润饱满且自然斑驳的线条与人文痕迹的结合。
曲中有直 直中有曲 圆润而饱满
书法是来源于自然的艺术,同时也是人的艺术,所以一根线条之中才能够同时出现自然的印记和人为的痕迹,观大愚《万壑奇峰》中的用笔,会发现笔下线条无论是勾画还是设色、铺水,均遵照笔笔写出的章法,无一笔是平直,也无一笔是扭曲夸张到不自然,可谓曲中有直、直中有曲,一根线条从起始到收笔,收锋而往复,宽窄粗细有自然的变化,墨色浓淡也有自然的变化,浑厚之处自不用说,可窄细之处亦能圆润而饱满,自可见笔法之妙。
自然的斑驳
时间也是焕发艺术的外力之一,何为金石气,何为斑驳感,正是时间附着在艺术上的外衣,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内涵,也以最自然的方法褪去了火气、燥气,在《万壑奇峰》中,这样的线条比比皆是,虽不刻意营造,但线条的延伸无往不复、无垂不收,有似摩崖石刻一般历尽风化的古拙气,也有篆籀书法线条上的斑驳韵味,此种自然的痕迹,远不是人为故意造作可能及。
变化丰富
书法是有章法的艺术,但怎么运用章法还在于人,章法变化万千,自然笔墨中也会有万千变化,图中可见大愚有着大量枯笔的使用,尤为难在墨色虽淡而笔力不虚,这倒是符合大愚一贯的艺术态度,那就是将哲学的理念融入到书法和绘画的创作之中,在他看来由于汉字具有象形文字的特质,所以书画同源同宗,书即是画,画即是书,为何一根线条就可剖析出千百种变化与韵律,皆因精神被笔墨所包含使然。
一幅上品画,虽创作之时不需时刻谨记如何造糅出“屋漏痕”、“折钗股”等线条,但是真正的书者会明白,“下笔自有神,笔下自有意”究竟是何感受,那种信马由缰但又笔笔皆是心中所书的感受,是一种莫大的快感,是一种连接的快感,这种连接不仅是自己与自己,而且是自身与万物皆有灵通,正如道家所说之“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之中的“虚”,才能够感受到那种真真切切的“实”。
大愚《万壑奇峰》未装裱局部截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