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年8月17日(周六),何香凝美术馆志愿者团队一行约20人前往观澜参观了鳌湖艺术村和观澜湖艺工场。
艺术家邓春儒是土生土长的鳌湖村民,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对鳌湖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凭着他和妻子王亭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鳌湖村从一个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破落的自然村落,变成一个颇有名气的艺术村落,吸引着很多艺术家进驻和社会的关注。这一天,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鳌湖艺术村的发展历程,并带领我们参观了鳌湖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启明学校等地方。
鳌湖美术馆前,邓春儒(左一)为志愿者团队简单介绍。
志愿者提问为何会有牛湖和鳌湖两种叫法,邓春儒解释道,在最早其实就是鳌湖,因粤语发音近似,后来这里也被叫做牛湖,音译NEW WHO。鳌湖美术馆的命名当时征求了当地居民的意见,最终还是用回鳌湖。
鰲湖的英文译名,NEW WHO。
邓春儒笑称这件作品常被误认为是二维码,但其实是个迷宫。在鳌湖村,艺术作品随时可见,这也许是鳌湖村与其他普通村落的最大不同。
这原来是一个建筑废墟,因为业主拆了原来的房子后,不被获批兴建新的建筑,慢慢地建筑工地变成垃圾堆成的废墟,一位美国驻村艺术家看中这块地之后,以低廉的价格租下,通过不停地加入绿植,把它改造成一个大家可随时进入游玩的小小植物园,并把它命名为“林中空地”。
村子里的房屋墙壁上创作了很多风格各异的壁画,这些都是起源于一次政府组织的壁画活动,邓春儒和王亭邀请了一些年轻艺术家参与进来,根据现有的条件,留下了一批精彩的壁画作品,如今成为大家拍照打卡的景点。
位于鳌湖村后方的启明学校是华侨捐建的村办学校,多年前村里的孩子都在这个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村民陆续搬走,孩子也大多进城读书,启明学校就停办了。邓春儒回村后,把校址租下来进行重新改造,现在成为一个可供对外开放的空间,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看到鳌湖及客家文化的历史。
启明学校内放置了邓春儒友人捐赠的打字机、唱片机等怀旧收藏品。
启明学校原教室内景,现在正在播放一部拍摄于上世纪的鳌湖纪录片。
何香凝美术馆志愿者团队一行人与邓春儒、王亭夫妇在启明学校前合影留念
下午,志愿者团队前往观澜湖艺工场参观,这是一个集手工体验、原创设计、博物展演为一体的文创综合体项目,以大众体验与设计创作相结合,囊括了陶艺、软陶、玻璃、金工、皮艺、布艺、纸艺、木艺、非遗、雅集、环保智造、小手工、独立制表和雕塑等各个手工艺术门类体验室,为手工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综合平台。
以下是艺工场工作人员为志愿者介绍各个专业手工工作室
木艺工坊
陶艺工坊
工作室参观完毕后,何香凝美术馆志愿者还参与了「雅集学坊」“劝你扇凉”之手绘团扇活动,大家都非常专注和投入,画了整整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
课程结束后志愿者合影留念。
一天的行程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我们希望通过组织相关的艺术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志愿者的联系,希望大家把对艺术的热爱,在具体的志愿服务中,传达给社会更多的观众。
撰文:陈初晴
摄影:陈初晴
审校:骆思颖
审定:蔡显良
作者:何香凝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