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何香凝美术馆志愿者团队观澜艺术之旅


2019817日(周六)何香凝美术馆志愿者团队一行约20人前往观澜参观了鳌湖艺术村和观澜湖艺工场


艺术家邓春儒是土生土长的鳌湖村民,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对鳌湖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凭着他和妻子王亭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鳌湖村从一个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破落的自然村落,变成一个颇有名气的艺术村落,吸引着很多艺术家进驻和社会的关注。这一天,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鳌湖艺术村的发展历程,并带领我们参观了鳌湖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启明学校等地方。


鳌湖美术馆前,邓春儒(左一)为志愿者团队简单介绍。


志愿者提问为何会有牛湖和鳌湖两种叫法,邓春儒解释道,在最早其实就是鳌湖,因粤语发音近似,后来这里也被叫做牛湖,音译NEW WHO。鳌湖美术馆的命名当时征求了当地居民的意见,最终还是用回

鰲湖的英文译名,NEW WHO

邓春儒笑称这件作品常被误认为是二维码,但其实是个迷宫。在鳌湖村,艺术作品随时可见,这也许是鳌湖村与其他普通村落的最大不同。

一路上,邓春儒时不时与偶遇的村民打招呼,亲切自然,在鳌湖长大的他笑称小时候曾差点淹死在美术馆前的湖里。现在湖中心矗立着的艺术品,就是他与另外一个艺术家共同创作的。

这原来是一个建筑废墟,因为业主拆了原来的房子后,不被获批兴建新的建筑,慢慢地建筑工地变成垃圾堆成的废墟,一位美国驻村艺术家看中这块地之后,以低廉的价格租下,通过不停地加入绿植,把它改造成一个大家可随时进入游玩的小小植物园,并把它命名为“林中空地”。

村子里的房屋墙壁上创作了很多风格各异的壁画,这些都是起源于一次政府组织的壁画活动,邓春儒和王亭邀请了一些年轻艺术家参与进来,根据现有的条件,留下了一批精彩的壁画作品,如今成为大家拍照打卡的景点。

位于鳌湖村后方的启明学校是华侨捐建的村办学校,多年前村里的孩子都在这个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村民陆续搬走,孩子也大多进城读书,启明学校就停办了。邓春儒回村后,把校址租下来进行重新改造,现在成为一个可供对外开放的空间,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看到鳌湖及客家文化的历史。

启明学校内放置了邓春儒友人捐赠的打字机、唱片机等怀旧收藏品。

启明学校原教室内景,现在正在播放一部拍摄于上世纪的鳌湖纪录片。

何香凝美术馆志愿者团队一行人与邓春儒、王亭夫妇在启明学校前合影留念

 

下午,志愿者团队前往观澜湖艺工场参观,这是一个集手工体验、原创设计、博物展演为一体的文创综合体项目以大众体验与设计创作相结合,囊括了陶艺、软陶、玻璃、金工、皮艺、布艺、纸艺、木艺、非遗、雅集、环保智造、小手工、独立制表和雕塑等各个手工艺术门类体验室为手工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综合平台。


以下是艺工场工作人员为志愿者介绍各个专业手工工作室

玻璃工

木艺工坊

陶艺工坊

工作室参观完毕后,何香凝美术馆志愿者还参与了「雅集学坊」劝你扇凉之手绘团活动,大家都非常专注和投入,画了整整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

课程结束后志愿者合影留念。

 

一天的行程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我们希望通过组织相关的艺术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志愿者的联系,希望大家把对艺术的热爱,在具体的志愿服务中,传达给社会更多的观众。

 





撰文:陈初晴

摄影:陈初晴   

审校:骆思颖

审定:蔡显良



作者:何香凝美术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