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用自己的话写文章

  • 作者:刘晓林 | 标签: 刘晓林 自己 文章 话 写  | 2008-12-25
  • 用自己的话写文章

    刘晓林


          用自己的话写文章,你能做到吗?

          所有的文章都按自己的思想来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始终坚信如下的认为:绝大多数你我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已被历史上或现在的人们思索过。推论:你我觉得独一无二的思想多被他人拥有过,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你我会不情愿的承认!一个人如果想拥有历史上谁也不曾拥有过的思想,痴人说梦无疑!退而求其次,用自己的话写文章可以吗?无论用他人的思想还是自己的思想,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已属了不起,用自己的话写文章努力一下应该可以做到。

          中华民族是善于模仿的民族,于是我们在吸收继承上的才能非同寻常;中国人大多工于心计,于是我们表现的聪明有余而智慧不足。中国的文人们更多如此,他们以诵读摘记、引经据典为能事,最终可怕的后果出现了:用自己的话写文章成了一件非常令人为难的事情,不用别人的话来写文章这实在是“折磨人”的“苛求”。行文至此,我不得不“敲打”时下中国大多数的教授博士们。他们为了“出书撰文”的需要,为了“显示炫耀”的需要,为了让更多的人们知道、承认自己是“学问家”的需要,早已不把著作等身放在眼里了!他们要“著作倍身”才行!如何做到?加大书的“厚度”。如何做到?尽可能多的用别人的话来写文章。洋洋洒洒的万余字“妙文”中如果没有10处以上的中外某某文、某某说,这就证明自己的学问还没有做到家!?

          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不少的大学问家,他们有博闻强记的“弱点”(博闻强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自身的思考),但他们更有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写文章的极大优点。举个例子说明:冯友兰、陈寅恪等先生在“眼疾”后以“口授”的方式仍然写了不少有影响的“大书”。他们的“口授”多采用了“写意”的手法;也可能有他人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但不妨碍我的再表达;我是在把所学所记“反刍”后用自己的话来写,这就足够了!

         “行文者,他人之文可引亦可不引。引少少许可,若引他人累牍者,大忌。倘遇如醇佳构,不得已而为。奈何?忌大则大矣,我已无暇而顾。”我在《清凉一笑》的开篇写过这样的文字。写文章非用别人的所说所写吗?除非无法写下去,否则还是不用为好。文章临近结束时,我要引一下欧阳修的话,用一下“醉翁”的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何等简洁的话!何等明快的文!关键是太守用自己的话写的自己的文,“千古醉翁,万古一文。”是我的私淑,更是我的礼赞。

         我的话,我的文:用自己的话写文章,实在是必要至极!


     

  •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