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鸣人时代

鸣人时代
刘晓林

当代中国已经很难寻觅什么名人了!鸣人充斥了社会,鸣人时代已然萌芽。
 
什么是鸣人?九天居士的自定义:符合自吹自擂或借助其他来过度夸大自己所具备的才能从而获取社会地位和影响者皆可纳入鸣人范畴。当下的中国之所以产生不可胜数的鸣人与民众对名利的过度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名来利往,非鸣不足以吸引名利!(未完)

附:

标签: 刘晓林  名人  人名  物体  社会  分类: 九天散论 2011-05-28 23:17  

名人与人名
刘晓林
 
人,不需要说明界定。否则,世界大乱。人与名组合在一起时便不好讲清了!名人与人名,人自寻烦恼、自我设置障碍的结果。许多时候名人就是人名,但人这种高等动物思维的存在使得主观将某些“价值”加在了二者身上;从而使得二者出现了天壤之别。
 
世上出现了人,慢慢地有了人名。突然有一天,名人冒出来了。名人之“名”做形容词用,人名之“名”做名词用。刘晓林与九天居士达成共识:宇宙间一切具有形容词性的“物体”皆无定论,名人之“名”便是如此!相比较而言,具有名词性的“物体”相对固定,比如人名之“名”。
 
因为形容词性的“物体”的无定论,从而使得名人泛滥成灾。厕所里有名人,仓库里有名人,各式的圈子里有名人。除了极少一部分名人还知道自己仍然把人名作为人生的“根”以外,绝大多数的名人已经高度发烧到自己可以与人名脱离关系了!无数的名人们习惯了前呼后拥、披金带银、似人非人的日子——不可否认,有的靠个人的拼搏而来;有的则是稀里糊涂的碰撞结果:财富传递、华美皮囊、认母做父、选爷为夫……如此的表述定然会激怒不少的名人!“外势诚需借,内能真锥芒。”——在这个重权势、有知识没文化的年代里对此相信的人可能不多了!对此相信的名人更不多了。
 
名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无数有“人名”的人将“名人”作为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多好的事情!因此,社会应该感谢名人——尤其感谢始终将自己视为“人名”的“名人”。另一方面,名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本来是有人名的人成为了忘记自己“人名”的“名人”——于是,社会上的“非人”多了起来!人模人样的却远离了人——真诚没有了!善良没有了!包容没有了……总之,人该有的诸多“要素”在诸多“名人”身上不见了。名人非人乎?名人是人乎?这两个问题都不好回答,因具体的名人而异。
 
对于人名,我不想费饶舌的文字。它具有名人所不具有的真实性。仅此一点,人名便足以称名人之母——无数的真假名人都是从人名中而来。如果某个人名足够幸运,人名可以与名人做等。比如,老子、苏东坡、齐白石……他们只要人名就足以!根本不需要什么名人之类的前后修饰与限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聪明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了不确定的“物体”身上,比如名人;却对相对固定的“物体”漠不关心甚至视而不见了,比如人名。由名人和人名所构成的整个社会请记住:名人也许光彩夺目,而其大多笼罩了幻影;人名也许暗淡无光,但谁又能剥夺其曾经的存在?关注名人的国家也许会更发达,关注人名的国家则更能反映人之为人的大美人性。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