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假瓷当然是要条件的,因为没有条件的人就不会买古瓷,不买古瓷的人当然就不会买到假瓷。特别是鉴藏古瓷的初学者,一般都会在地摊上买货,因为那里价钱实在。可如果你是具备买假瓷的条件的人,你可要小心了,你具备的条件越多,你就越容易买到假瓷器。下面是我结合自己买假的一些总结,相信他人也会有同感,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1.相信捡漏是容易的
收藏是讲究捡漏的,捡漏是运气,捡漏是学问,同时也是乐趣。虽然有很多人捡过漏,但是,捡漏的概率是很低的,这是客观事实。我们看过电视,读过报纸,通常被上面的捡漏故事深深吸引,如“某某人以五拾元买来一老瓷器,经专家鉴定为大明成化官窑瓷价值百万元”;“某某人在老家收到少见的老器物,经某某专家鉴定为大清乾隆年云云,价值上千万元”等等等等。这些故事听多了就会使人产生错觉,就会到处去找漏试运气,看到地摊上有些象样的东东就买下来,经过几天的激动后,等头脑冷静下来,才发现买回来的是假货。
2.信任摊主的憨厚相貌
我们在逛地摊时,往往希望在相貌朴实,满脸农民样子的人的摊位上看货。这样的摊主往往一问三不知,越是一问三不知,你就可能相信他的货是老的,相信他的货有可能有大漏。在你仔细地搜索他的每一件东东之后,通常你会找一两件你觉得应该是好东西的东西,将其买走。你可能没想到,这些相貌朴实,满脸农民样子的人,都是经商高手,也是装傻充愣的心理学高手。不信你来北京潘家园看看,那些在潘家园混了数年并赚些钱的人,大部分都是满脸农民样子的人。你相信吗?不相信可能你就会买假货。
3.相信摊主编造的故事
太相信摊主编造的故事,也会使我们买假瓷。一般摊主最有杀伤力的伎俩有:我买的这些瓷器都是我们家盖房子时,从地里挖出来的;这些瓷器都是从农村老家收上来的;这些东西从河道里挖出来的等等。当你问摊主住哪里时,他们也通常这样说:我们回家要坐火车,下了火车再坐汽车,下汽车坐驴车,下了驴车再走。。。
摊主的这些话再加上更具体的故事,很容易使人动心,这时摊主也会再三表示他不懂这些,只要给些钱就可以卖。一般说到这里时,几乎没有不动心人,动心就要掏钱买假货。
4.相信农村会有精品瓷器等你去收购
喜欢瓷器的人如果是住在城里的,通常都会找机会下乡收些东西,因为我们一般都相信广大农村地区是未开发的领域,农村会出现未被发现的精品瓷器等着我们去收购。其实,80年代初就有一些广东人和江浙人跑便全国各地的农村大肆收购古董旧货等,经一批批的“扫荡”的人过后至今,基本上乡下的老东西已经很少了。近年来,经过《鉴宝》节目和一些媒介的轰炸般的宣传,广大的农民兄弟早就知道了家里的老东西值钱,不论什么品质的东西,只要你去收购,没有几万块钱的出价,东西你是拿不走的。通常他们的原则是:宁可不卖,也不能买错了价钱,反正家里不靠这些东西活命,你爱买不买。
另外有更狡诈的人,早就在农村布好了陷阱,在地里掩埋一些仿品,如果有收购的人就现挖现卖。一般收购人很容易中招。行内就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离休的老工程师,去河南某地收老瓷器,当地农民带他来到施工的地基前,“无意”挖出一件“汝窑瓷”。最后,这位离休的老工程师取出一百多万元才买走此物,几乎用尽了养老费用。回去发现是仿品,当场病倒。
5.不用心研习专著
如果多花些时间,对自己喜欢的窑口和瓷种作一些研习,在买货时就能避免“吃药”。对于瓷器而言,特别是老窑瓷器,每个窑口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摸透了这些,就不容易上当。如果我们不是具备很多专业知识,一般买货时,都是在是而非和似与不似之间难以判断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有时候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就赌一把,结果经常惨遭“吃药”的恶运。本网网友十一虎先生说得好:把买假货的钱用来买书,结果是不完全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越来越会受其之益。
实际上,在不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情况下,看书学瓷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通常会困惑。不过,不能因为看书学瓷器很困难,我们就不去做,学到一个本事总要付出代价的,我们付出一些辛苦,将来就少付出学费,和得到多一些的收获。
6.不熟悉仿品的情况
现在的仿品,可以说是与时俱进!过去那些讲鉴定古瓷的书早都过时了,因为搞仿古瓷器的人都在用心研习各种专著,潜心提高每一项技能。一有成果,就是技能和金钱双收获。比如说,我本人就遇到对北方窑口黑釉瓷的困惑。那时买到一件黑釉瓷,他人掌眼时说是假货,并逐条指出问题,我才信服,此物果为伪品,幸破财不多,教训不小。从前看瓷器时,过多关注釉面温润情况,因为过于相信只有古瓷釉面才温润。
这件伪品釉面同样温润,除去多些棕眼之外,与古瓷无太大差别,他人对胎之熟悉才判断其假,如果造假之人用老胎罩上这种黑釉重新入炉,后果不堪设想!但愿造假之人想不到这点!所以说,熟悉仿品情况同样重要。希望今后同网友能多多讨论。
以上是我总结出来的买假瓷的6大条件,如有漏缺,谢盼补之!
作者:目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