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山水画的文化境界 6 转

山水画的文化境界 6 转
 
三  山水画色彩之赋彩与后素
 
     中国画在古代称为丹青,丹为朱砂,青是蓝靛,故谢赫把“随形赋彩”列为“六法”之一。
     就中国绘画史中的山水画而言,一般认为隋代展子虔开创了青绿山水画之先河,将山水画注入了深刻的人文气韵和文人审美情趣。其后,唐代李思训更进一步施以大青绿,并用泥金勾线而创立了金碧山水画。此后,效法者众多,其中以李唐、刘松年等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深化绘画技艺,将青绿重彩山水创作推向新的高峰。元代以后,文人情绪成为社会主脉,书画家感到重要的不是状山水之像,而是达文人之情怀,于是水墨的大气盘旋逐渐取代了设色书金的青绿重彩山水画。
     色彩是人的感性中最敏感的感觉形式。中国画有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和讲究色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工笔重彩画在秦汉时已趋成熟和流行。设色多采用不透明矿物质颜料,甚至描金,色泽鲜妍,构图丰满,饶有装饰趣味。水墨淡彩画是宋元之后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的,它充分发挥笔墨效果,使水墨产生酣畅淋漓、自然清新的面貌。在水墨绘制的主要骨架上省略淡彩,则与水墨相得益彰。水墨画崇尚一种简淡幽远。素净浑朴的色彩,使中国画具有日益浓厚的抽象意味。
     从最早的中国绘画祟尚红色到文人画祟尚墨色,中国人的审美色彩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五色到水墨,从“随类赋彩”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从重用笔到重用墨;从勾勒线条到点染晕彰;从讲究“丹青”到倡导“绘事后素”(素高于绚)。中国画日益走向色即墨,墨即道的“超妙自然”之道。
     在我看来,文人画恰好是将天地万物浓缩起来以后,致力于传达自我的心像意绪。这和画匠画有不小的区别。画匠画抛弃自己去描摹对象,尽可能使自己和对象完全合一。故而对象是蓝色的山就画蓝色的,是绿色的水就画绿色,如果是枯萎的树丛就画枯萎的树丛,而文化人作画不一样。文人画重要的是把天地万物精简而是让自己内心大气盘旋的气象、浩然正气勃发以后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如果说画匠是师法自然,那么文人画就是独出机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世界上独一份的精神高地。如苏东坡画的红色之竹,谁见过红色竹子呢?没有。那就是他的独一份。文与可画弯曲之竹——我们见到的都是挺拔的墨竹,比如清代的郑板桥的墨竹都是勃勃生机,一枝一叶听民生疾苦,谁见过弯曲地从地下弯过来长出来的竹子?其实,文与可表现的是宋代文人在高压之下顽强的生活,采取一切办法倔强地往上,表达出文人的气节和浩然正气。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构成多元文化指向。宗白华先生所说:“‘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久已衰落……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用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5页。) 正如文化的多样性一样,中国绘画也应该坚持多样性,水墨境界之高迈固然代表了中国画的高境界,但是青绿山水画同样是时代民族的大气象,应该重新激活这种颇具再认识价值的绘画语汇,以画幅巨大张力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来展现大国崛起的东方精神世界。
      青绿山水色彩浓郁明快而富于装饰性,画石采用大斧劈大胆落笔并细心收拾,云水用细线精细勾纹富于流动感,沟壑造型独特别致新颖颇有立体感。用笔上坚韧遒劲、富于刚柔变化;设色上好用冷色调,用青色绿色、蓝色赭色皆施,用色大胆,色彩明丽而不俗,体格高雅而清润不燥,传达出青绿山水画者在山水仙境般的旖旎绚丽中的表达中,传递出对青绿重彩山水语言的审美追求。
      文人水墨画冲淡简约的内在精神与黑白色阶的极限追求与青绿山水画境相揉合,在涨墨磅礴的气势中以色和墨,参之浓艳而率真的青绿色彩,墨与色相激相荡,很好地发挥了水墨画内敛与色彩亮丽的对立统一之效,使泼彩色彩在一种墨色浓郁的张力之中变得纯净而具有张力。事实上,我更喜欢这样的文人画与青绿山水相结合的画。画家抓住山水精神命脉,写书山水之魂。只有不断地走进大自然,遗形取神,才能不断提炼出新的感知形态。石涛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用笔墨表现生动、丰富、厚重、传神的山水精神,将心源看成艺术本真属性,这成为了中国艺术情结。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获得山水第一感觉,将笔墨运行在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山水形象上。
     宋元山水画大气盘旋,元气混成。其众多的山水画作品将难以出神采的建筑用淋漓精致的水墨,极为传神地写出来,非常感人:笔触的生命主体意识投射,构图的东方文化趣味延伸,色彩以我观物的生命绚烂,色调的精神释放偶然况味。画家将属于形式关系的形、色、笔触之间的虚实、冷暖、明暗、疏密作为新的美学原则的底座,在此基点上运用东方式意象加以再造,在似与不似之间将写实的意味和抽象的形式情趣融汇成东方美学风貌。一些画家将大写意方式融入了画幅,在山水结构关系中寻觅承载意韵的符号手段,独创性地将传统中国笔墨技法运用到国画线条和构图中,构图完全因内在心性锁定的偶然,色彩也完全因为中得心源而做出偏色,从而形成七色光谱般的丰富和厚重。作品以现实山水为依据,主观再造而形成新的艺术世界。色彩之间的过渡和对比关系处理复杂而理性,画作调子掌控讲究而到位。
     中国画色彩自王维以后的文人画家,开辟了一个抽象色彩境界,墨色渲染,界破虚实,水与墨合,黑白二色中色阶色值可以无限分下去。从而使中国画臻达水墨为神,见素抱朴,清寒萧疏,莹润蓊郁的境界。这种以墨为荣的幽淡迷蒙的“墨韵观”在黑白两极的色彩世界里将世界抽象化、纯净化,使画幅灵气往来,空白处存有限无限之气,黑白处独领宇宙之奇妙使人在素净淡然的画境中安顿自己的灵魂。

作者:李岳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