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国学与西学的风
诗经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喊出来的,宋词是唱出来的,明清诗是仿出来的。我们现在的大师呢,是根据需要捧出来的。而且常常不是真需要,而是出于较劲的需要。改革开放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需要学贯中西的大师,于是就有了捧出了钱钟书,虽然至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的中学与西学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除了钱氏幽默,催生了《三重门》这种十多年后作者自认的装逼文学之外。
后来中国有点钱了,又有人自恋起来,也许并不是,是强调自己的文化,于是要求有国学,这几年,国学大师就出来现了。至今我没记得那些所说的国学大师是到底主张的是什么样的国学,他们在什么程度上,把国学与当代的生活扯上了关系,但国学大师是就是多得如同明星似的,一个礼拜热一个,冷一个,连饭曾都算,文怀沙都算。幸亏季羡林老先生的家人闪得快,否则也躲不过这一捧,老人家是研究印度文化的,还是什么,反正不是国学。
我们不是俄罗斯,不会坚定的学习西方,我们也不是朝鲜,宁可与别人不往来,也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西学也学不好,国学也学不好,我们只能在百家讲坛里喝点心灵鸡汤,或是去高雅一回,穿得笔挺的,去听听听不懂的交响乐。天气好了,我们怕伞不好卖,下雨了又怕盐化了。反过来一想,又高兴起来,好天,盐不化,雨天,伞好卖。真正懂不懂西学,或是国学,都没有意思。只要出本书有人买就行。国学也好,西学也好,不是太阳,也不是雨,只是风。
一阵风过去,就过去了。并不伤你的皮肉。
作者:laoxu168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