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用常识评论“朱青生现象”的体会

用常识评论“朱青生现象”的体会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12-2-10

 

平心而论,前阶段对于“朱青生现象”评论所有的评论方法我都是用初中的文化素养对于“朱青生现象”进行评论,因为我想由浅入深可能大家比较能够接受,这也可能符合一些受众的要求。因为对于“朱青生现象”这件事我想常识评论足够了,但是有些读者说既然你有很多新的理论,可否用各种新的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评论?我说,那样的话不就是在做学术报告了吗?人家偏说这不是一码事。人家说,你一定要用你开创的专业理论进行评论,不然我们不承认你。这些朋友也真够厉害的,偏要见到庐山真面貌。我想,做这些评论事实上也很累的,而且已经评论了七篇文章了,一般而言够多的了。以下是七篇文章的名录。

 

解析“朱青生:艺术的本质”演讲的空洞性

2012-01-29

 

 

就概念状态判断“朱青生‘艺术的本质’论文”的认知结构;

日期:20120202

 

 

用技术美学理论解读朱青生‘艺术的本质’论文”的技术结构;

日期:20120202

 

 

从现象特征评判“朱青生‘艺术的本质’论文”社会美学意义

日期:20120204

 

 

“朱青生现象”下定义

2012-02-04

 

 

评论朱青生现象的意义何在

2012-02-05

 

朱青生“艺术的本质”论文“回复韩妙第”问题所在

日期:20120206

 

 

“投机、合谋、共犯”——“朱青生现象”的本质?

日期:2012-2-8

 

这些文章基本上给出了“朱青生现象”的常规状态。但是这样读者尽管你评论了朱青生七篇文章,发现了朱青生的问题。但是朱青生至今不认错,不撤稿,说明他不认账。就连江因风也对他进行了批评。程美信也对他进行了批评。说明你的评论分量还不到位。况且,既然你能用常识进行议论。你所谓的专业评论又是什么类型?

 

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所谓专业性评论。就是充分利用美学、行为、语境三大理论为支柱,对于一些艺术现象和特征进行全面的解析。

其基本的解析角度为;

一.现象的原因解读;

二.现象的特征解读;

三.现象的状态解读;

四.现象的符号解读;

五.现象的技术解读;

六.现象的语境解读;

七.现象的传播解读;

八.现象的认知解读;

九.现象的接受解读;

十.现象的变数解读;

十一.现象的价值解读;

十二.现象的评估解读;

十三.现象的功能解读;

十四.现象的结构解读;

十五.现象的效应解读;

 

在此基础上可以衍生出约六十种评论方式,这些就是我的评论与众不同之处。也不知道他们国际批评家协会和中国批评家协会的会员有多少种角度和方法,如果有也请亮个相。

当然,朋友盛情难却,我也不知道各位主要对那个领域感兴趣。如果感兴趣那个领域,我就针对那个领域进行专业、深度和学术性特征进行评论。

以后的专业评论我以留帖为准,就如同你到饭馆点菜一样。你想了解角度,我就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评论,敬请其他朋友原谅。朱老师,得罪到底了!!!

作者:韩妙第一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