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玉沙村



80年代二末。海口玉沙村临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海安隔海相望。东北湛江市,西北北海市,海峡宽18海里。天气晴好时,对岸依稀可见。三个艺术愤青,携金裹银,亡命天漄遁身于此,心怀凌云之志,痴心飞黄腾达,妄图于当代艺术爪子爪子。

玉沙村当时算海口市的‘城中村’,是城市断续处,处在海口老城区与秀英港之间,村庄南高北底,沙丘起伏,台风或潮汐时海水漫过公路可浸泡半个村庄,村民安贫乐道,村庄浸泡在水中,日子仍不紧不慢,笑脸盈盈,村民安达人生态度恬淡古扑。沿滨海大道,说是大道实则坑坑洼洼一条碾得烂碎的石子路,路肩犬牙交错破败不堪,有车驶过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几分钟不散,只能驻足,等扬尘散去。若由老街博爱路中山路东湖城市核心区算起,过龙昆北路三岔路口行数百米,左转,即是玉沙村村口,村口没有任何标识,斜坡而上,如入工地,刚掘起的新土堆积如山,施工痕迹处处可见。道路也是新土,血红血红,此景背衬团团簇簇深绿的热带古木丛林,异域的新奇感油然而生,行六七百米右拐,进村庄,情景大变,椰林,老榕,橄榄树,香蕉林,百年老屋群落,掩隐在这浓绿之中。

遁身的房屋是村民自建的‘别墅’,在村子后面一小坡上,二楼推窗见海,自帆点点,潮起潮落尽收眼底。从村口回家几乎没有成型的道路,完全根据当日天气选择,或穿越椰林或借道村民的房前屋后,热带雨林建房都户户紧挨,又都在二楼以上伸出一截,两户对应,形成极窄的通道,是骑楼的简易化,目的是行人躲避炽热的阳光或风雨,建筑虽然简陋,受东南亚建筑风格影响,细节处多有‘洋气’,村中也有三分之一是豪宅大院,气派辉煌,多是华侨老屋。村中祠堂,琼剧戏台,书院都还在,完全保持清未模样,此地对社会的变迁几乎无动于衷,建筑虽然斑驳风雨百年苍桑,乃熠熠生辉。村民大多姓莫,这一族莫姓几百年前从大陆迁来,依稀痕迹可考是广西,村民操海南话,听不懂,后来知道仍带有广西百话浓重尾音。身处这样的环境,真有与世隔绝遁身江湖的感觉,有说不完的好,你懂的。

那段日子也繁琐,仨在老城区文明东路18号现在的骑楼老街和海虹路口,有川药行和艺术设计事务所,公司名称若用海南话讲:海吼斯KFS底安绿银公舍,办公地大同里62号,海南话讲是:哇那里拉拾路吼,在华调那耍华侨大厦对面。海南人称艺术家为‘倒丁’即神精病,哇塞!好准!几个‘倒丁’,能经营好买卖吗,结果可想而知。

海口南国风情,热带南洋情调,椰树作为市树就铺排在道路两傍,不小心椰子砸你头上,打台风时经常发生。城市陈旧斑驳历尽苍桑,由于落后甚至没一盏象样的红绿灯,交警用口哨指挥交通,才建省,才从广东省海南行署脱胎而出,百事待新。老城区沿海岸从东向西铺排,依次是海甸岛,钟楼,海关,新港,断续相联到秀英。玉沙村正在这断续处中间,背面是海府大道和海秀大道东西横亘,这便是当时城区的构架,现在城市已膨长二十陪。

椰风,大海,老街,村落,无尽的绵绵诗意;树丛,海滩,老屋,村民都是我百画不厌的题材。10.8.二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