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朴
从
--
何
来
陕西人民
美术出版社
《石朴书画集-朴从何来》是202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石朴先生的个人作品集。本书在内容上包括“弘道在人、搜妙创真、画外多文、书画同源、学术研究”五个板块。
弘道在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道在人”之题旨在石朴毕生之志是弘扬中国画之纯正大道,邵大箴定位石朴为“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孙克说:“让人们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珍贵价值,继承和发扬其独特而优秀传统,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爱护和支持艺术人才的出现和成长。”石朴就是弘扬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典型代表。
搜妙创真
「观者之心/悦者之魂」
“搜妙创真” 则为从2010年开始,石朴作品的个人面貌逐渐走向成熟,体现在他取法南北各地的题材中,包括秦岭山水系列、关中乡情系列、崆峒山系列、汉江系列、黄河系列、齐云山系列等等。他对于自然的描绘就是一种“搜妙创真”,以扎实的笔墨语言为基础,制度时因,饶富情感,亦参道心,终以意境而摄观者之心,以气韵而动悦者之魂。
画外多文
「以诗情陶铸画境」
“画外多文”是在石朴游历了各地名山大川后,不仅仅带回去一张张画稿,而且积累了浓浓的诗意。石朴的作品,都是先有诗意,再赋以笔墨。他能够做到诗、书、画、印齐头并进,是一个用带着画意写诗的诗人,又是一个以诗意作画的画家。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 /书画合璧」
“书画同源”是千古以来中国画理论的共识。而石朴的笔墨也得益于书法。石朴作为这一传统精髓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此部分便是从他的一幅幅书画合璧的作品中,能启迪人们去体味中国画的真正魅力,以及思索未来中国画的未来,走向何方。
学术研究
「笔耕墨耨四十载」
从 20 世纪 90 年代鉴赏大师杨仁恺先生发现并持续指导石朴以来,理论界、绘画界和媒体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如薛永年、孙克、邵大箴、孔仲起、林木等先生陆续撰文评论推介,而今关于石朴的学术研究文章已经累累可观了。本章收录了许多客观、精彩的评论及文章,从各家的视角来解读石朴山水画的风格及意义,为同道读者理解石朴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
「初心」
1 弘 道 在 人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旨趣、品评标准、 创作手法等。在历史长河中,虽有不同题材之迭起,不同派别之争论, 然而终不失中国画之审美精神。自“五四”以来,“反传统,倡革新” 的浪潮一直延续至今,以素描为基础的中国画教育逐渐成为主流,大 批画家的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审美趣味也日益西化。如何继承与发 扬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孙克先生说:“让人们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珍贵价值,继承和发 扬其独特而优秀的传统,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爱护和支持艺术人才的 出现和成长。”石朴的“逆流涌现”为画界所惊叹,因为他数十年独 立于主流画坛之外,默默修行,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宏图 壮志。石朴上师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既有古意,又有现代 感的“极古极新”的境界,走出了一条“与古人合,与今人离”的艺 术之路。他师古人,不同于泥古派的故步自封,也不同于革新派的浅 尝辄止。他学黄秋园,有出蓝之妙;学黄宾虹,得其遗韵独多;学石涛, 达不似之似之境。他师造化,不同于流行的“对景写生”,而是提炼 自然之气脉、精神,用独特的笔墨创造出来。再加之他深修书法与太极, 造就了他的作品骨力强健、气韵生动。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是需要志 士仁人用行动去继承发扬的。《弘道在人》章节的作品,意在展现石 朴在不借助西方绘画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画修习之路。邵大箴先生称赞石朴为“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
杨仁恺先生题石朴《溪山清远图》 石朴80年代创作
题款:已故名家黄宾虹先生,为山水写照传神,声誉满寰宇。石朴先 生此作得黄氏遗韵独多,殊可贵也。乙酉春,龢溪仁恺题。
钤印:杨仁恺印
2005 年杨仁恺为石朴题画
杨仁恺先生题石朴《秋山深隐图》石朴80年代创作
题款:黄秋园山水画,死后始显名于画苑。此帧石朴先 生用其法为之,有出蓝之妙。龢溪仁恺题。
钤印:翰墨留真、杨仁恺印,石朴之印、心画
天道酬勤 杨仁恺 2005 年
石朴画斋 杨仁恺 2005 年
石朴书画集 杨仁恺 2005 年
杨仁恺先生题石朴80年代创作山水画
题款:石朴先生潜心山水画,深入民间坚苦生活,于大自然 中师法黄宾老,甚见有独得之妙!龢溪仁恺 石朴写
钤印:翰墨留真、杨仁恺印,石朴之印。
薛永年先生题字三《山居图》 60cm×35cm 2008 年
题款:以石涛画理,运虹庐笔墨,得此妙裁!永年。石涛谓一画乃天地浑然之气,万物蕴于笔墨变化之 中,能得其一则万事毕。戊子冬月石朴。
钤印:朴。
2008 年薛永年先生仔细观看石朴画作
薛永年先生诗
释文:
不为崎岖损性情,居高未觉一身轻。河山触处皆棱角,阡陌行来尽纵横。一檄 是非人意恶,千年风雨客魂惊。流光已 把空碑写,块垒于今可坦平。右录少作 望乾陵原吊武则天一律以应。石朴贤友 两正。辛卯夏日,薛永年。
薛永年先生题画 80cm×56cm 2008 年
题款:一气呵成,浑融而有清韵。永年题。
钤印:石朴画斋。
薛永年先生题画之一 27cm×40cm 2008 年
题款:观此几拟八大之笔。永年。戊子冬月,石朴。
钤印:朴。
薛永年先生题画之二 56cm×40cm 2008年
题款:此帧乃先师古人再师造化之作。故丘壑自然 笔墨浑成也。己丑,方壶楼主人薛永年题。戊子年秋月,石朴。
钤印:朴。
薛永年先生题画之三 28cm×35cm 2008 年
题款:此宿墨山水,笔精墨妙, 一片清光,颇得传统妙谛, 可佩!己丑之夏,薛永年题。戊子冬月,石朴。
钤印:朴。
孙克先生题画 138cm×40cm 2011 年
题款:石朴先生山水精品颉颃古人。故国神游图。辛卯冬日,孙克。
钤印:孙克之印、道不孤。
故国神游图 138cm×34cm 2011 年
孙克先生题词(节选)
释文:石朴山水画以其独特面目秀出当代中国画界。画家苦心孤 诣,师法古人,转益多家,深得前人法度与笔墨神髓三昧, 而不落窠臼。皆因多年来重视深入生活,体察自然,山川 形胜悉聚笔下。古人有云:“尽精微而致广大。”石朴君 可谓得之矣。不慕荣利,甘守寂寞,不忘初心,修养深厚, 心性独到,达此难得境界。己亥夏,孙克题。
钤印:道不孤斋、寿、孙克之印。
寒山转苍翠(乙酉)100cm×190cm 2005 年
题款: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乙酉秋日,石朴。
钤印:香远、石朴之印。
巍巍云山列阵图 300cm×190cm 2006年
其石如素 40cm×80cm 2007 年
题款:丁亥年二月,石朴。钤印:石朴之印。
松阁云隐图 60cm×120cm 2008年
题款:云隐仙台高松寒,若开若闭茅数间。流水经年自不息, 红树绿苔陪我观。戊子年二月,石朴。
钤印:心画、香远、石朴之印。
气韵在笔墨 56cm×35cm 2008 年
题款:气韵在笔墨之中,非可以章法之清,疏与渲染之轻淡论也。古来名画家天资佳者,固多有鲁钝而能成功者。总之,画以 功力为主,七分学力三分天才方合。或谓笔墨章法可以功力致之,惟气韵须视天才高下。沈石田、文徵明均以功力取胜。理法不备,所作不佳,故洁净亦非气韵。真气韵须由笔墨出。戊子年冬日,石朴。空谷遗响在,伯牙去不闻。子期今安在,怅然是此岑。戊子冬,石朴。
钤印:石、朴。
气韵在笔墨(局部)
床头看月光 31cm×69cm 2010 年
题款:床头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诗意,以石涛笔意为之。庚寅夏,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作。
万重山中一隐翁 120cm×180cm 2005 年
泛舟赤壁 31cm×69cm 2009 年
题款:苏轼《赤壁赋》(文略)。己丑年余读苏文公《前 赤壁赋》,时值清秋,不能自已,遂得此意者。石朴时居长安东郊东尚南楼,是为记。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作、谁解其中味。
赤壁赋 46cm×22cm 2010 年
临江独钓 46cm×22cm 2001年
有材何必补苍天 30cm×69cm 2010 年
题款:有材何必补苍天。庚寅年,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作。
细雨骑驴 40cm×70cm 2010 年
题款:细雨骑驴入剑门,放翁诗意。石朴。
钤印:石朴之印、石朴画斋。
石头河 138cm×40cm 2010 年
题款:自岐山向南五十华里的山口附近处,名曰斜 峪关。此处有一条自秦岭深处向北流淌的河,曰石头河。七十年代有此记忆。庚寅冬,石朴。
钤印:石朴之作、石朴画斋、出新不外求。
月下论道 69cm×138cm 2009 年
题款:月下论道,己丑,石朴。
钤印:石朴之作。
少无适时韵 70cm×130cm 2010 年
题款:少无适时韵,哪知命途艰。野旷寻低树, 迷途宿寒山。墨点多似泪,瓦屋少人闲。聊写陶公志,不在得失间。吾爱秋园画,早年时临之,人谓“盛世遗贤”,实不过之。因有同感,乃赋古风一首。庚寅冬,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作。
山气日夕佳 100cm×50cm 2013 年
题款:六法之中,首重气韵生动,时人多谈水墨晕,若舍弃骨法用笔,则失中国画之根本,此为中国画之魂,骨气不可以无。癸巳年夏,石朴。
钤印:笔墨传神、石朴之作。
荒村古道 68cm×136cm 2011 年
题款:荒村古道寂寞林,霜侵霜染如霞喷。细究谁教霜林醉,征鸿几度是伯尊。辛卯秋,看红叶临窗得此图。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作。
辋川一梦回 138cm×34cm 2011 年
题款:辋川一梦回三春,相携洞中看未真。元韵一卷意叠叠,松下呼尊倍觉亲。辛卯孟冬,自作诗,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石朴之印、出新不外求。
齐云山图中 50cm×138cm 2010 年
题款:作画如作诗,贵简不贵繁,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画中要有诗便有意境,有意境人愿看,看后便有难以言传的 滋味。而作画者之笔墨相当作诗之炼句。说中国画博大精深, 其主要表现在对笔墨的提炼。此画自生活中来,两年前我自 安溪去黟县途中,经齐云山下,有江清如许,江边有农家, 见两三农夫及家中亲眷在地头劳作,颇有古人田园诗意,乃以简笔写之。庚寅冬,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印。
醉翁亭诗意图 70cm×150cm 2011 年
题款:欧阳修《醉翁亭记》(文略),录欧阳修《醉翁亭记》,拟其意而为图。辛卯年桂月, 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作。
关中风情 100cm×50cm 2011 年
题款:关中风情。辛卯冬,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印。
崆峒夕照 40cm×100cm 2019 年
题款:崆峒夕照,己亥辰月,石朴。
钤印:石朴之作。
题画论之山城 69cm×34cm 2012 年
题款:《续画品录》文略,壬辰二月,石朴。
钤印:石朴画斋、石朴之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